凌张苗,一个热情奔放的小老头。他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虽年过花甲,干劲不减当年,最近他居然出了一本厚厚的书。此事一下子轰动了乡村和县城。
私人出书,本是一件难事,既费精力,又费金钱。而凌张苗出书,更是难上加难。一是材料汇集难。他要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一个乡镇农技站的全部资料收集整理出来,其时间跨度之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二是校对工作难。凌张苗这本书长达28万字,作为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校对,谈何容易;三是力不从心难。凌张苗出书,是在他大病初愈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他退休之后为“三农”工作办的又一件实事、好事。而凌张苗却能冲破一道道难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终于将一本《为了大地的丰收》这本书,如期地奉献在读者面前。
凌张苗,一名很普通的农村科技工作者。他1968年毕业于潜山农校。后到部队服役6年,复员回乡又当了6年初中教师,最终他依然迷恋于农村科技事业,而且一干就是30个春秋。他在担任怀宁县马庙镇(原育儿乡)农技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期间,后又担任了镇关工委副主任,长年累月,奔波在农业科技第一线,访农户、跑田头、察民情、听民声,把杂交稻良种一斤斤地分送到青年农民家中;把农业科技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给广大青年农民,人们称赞他是“庄稼的好医生,农民的贴心人,基层干部的好榜样”。30年中,他先后30多次被各级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并于1990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前夕,他因劳累过度,身患中风,造成身体残疾,连续住了几个月院。就在他大病初愈之际,不是考虑自己的身体如何休养,而是生发了出书的念头,他要将一个乡镇30年间农技推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汇编成书,供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农民学习借鉴。
凌张苗这本书共分为六篇:一、农业科技总结篇;二、农技推广应用篇;三、新闻报道事迹篇;四、领导群众点评篇;五、个人学习日记篇;六、工作生活图片篇。有关党委文件、工作总结、科技知识、个人日记,应有尽有。问到凌张苗为什么要出这本书?凌张苗的回答是:“为了大地的丰收”!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农村迫切需要普及农业技术,农民渴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乡镇农技站是直接把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正是由于凌张苗出这本书,为农村科技工作者、为广大青年农民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因而得到了市、县、乡镇相关领导和农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他们纷纷为这本书题词、写序,对凌张苗的带病工作的干劲、热情和毅力赞许有加。而凌张苗又将这本书无偿分赠到全市的每一个乡镇,让大家分享《为了大地的丰收》的喜悦。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胸怀,这就是一位老关工委员的奉献!
新闻推荐
史可法(1601—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民族英雄,抗清将领。史可法是桐城名宦左光斗的学生,崇祯八年至十四年(1635-1641年),他迁右参议,分守...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