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铜陵 今日义安 今日枞阳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今日枞阳 > 正文

告别 是为了一次伟大的重逢 7万人为运河让路 舍家为国留青史

来源:江淮晨报 2019-10-21 10:20   https://www.yybnet.net/

桃花工业园新型家园安置点。现在,一个个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生活方便、饮水安全、环境良好、住房适用、设施配套的征迁安置点正在工程沿线相继建立。

严店乡引江济淮安置点。

高新区城西桥家园。

今年七月,在合肥市高新区政府的协调下,一批特殊困难户提前安置,成为引江济淮工程中首批住进新房的“移民”。

三河镇滨光安置点。现在,一个个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生活方便、饮水安全、环境良好、住房适用、设施配套的征迁安置点正在工程沿线相继建立。

这是与引江济淮世纪工程同步推进的又一部史诗,也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的现代华章!安徽治水史上又一次大移民举省瞩目。

回眸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古代王朝的主动移民,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朱明王朝的云贵屯垦戍边模式;王朝更迭时百姓流离失所式的被动移民,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后的中原民族大规模首次南渡和靖康之耻后的第二次南渡;亦有因自然灾害或外出谋生而衍生的充满悲情的——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模式……在写满了征伐戍边、流浪血泪的沧桑变迁中,亦使我们这个坚韧的民族得到各种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而创造的文明,成就了中华文化千年赓续从未中断的人类奇迹!与史上历次移民不同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举国关注的——长江三峡工程大移民,书写了世界史上建筑工程移民的最伟大篇章。

这一次,引江济淮工程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当2016年岁末引江济淮工程挖下第一方土时,无论是河道周边的城乡,还是城乡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要迎来一场空前的变动。与工程建设本身的难度不同的是,需要征迁的不只是房屋田舍,而是沿线百姓千百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乡愁。牺牲小家,造福万家,福泽后世,每一个家庭,每一次离愁别绪,夹杂着憧憬与期许……如果说京杭大运河是长江、淮河的首次牵手,那么这次7万人的告别,就是成就这次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历史性伟大重逢。

七万移民 安徽直面“天下第一难”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引江济淮世纪工程的决策者与建设者该如何面对?

有资料显示,自1949年以来,我国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成千上万座,仅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就有约2000万人,是当今世界上水库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1958年动工兴建的三门峡水库,移民31.89万;与其几乎同时围绕“一定要把淮河治好”而实施的“淠史杭工程”,搬迁移民30万;1970年动工兴建的葛洲坝工程,动迁移民28535人;1994年修建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水库移民20万;长江三峡水库,移民动迁总量达113万……

移民现象一直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历程相伴,与人类文明与生俱来,也因为复杂的关系,移民问题一直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被说成是“天下第一难”,不仅体现在我国,世界各国也概无例外。

在国外,1987年印度政府正式开工建设萨尔达尔萨罗瓦尔大坝,它是印度最大的水利项目,但该坝建设一波三折,因为搬迁问题,移民一直与政府冲突不断,将近20年,萨尔达尔萨罗瓦尔河谷的移民没有最终的归宿。期间,因移民问题导致该项目曾在1996年至2000年间停工,直到2017年,过了30年,萨尔达尔萨罗瓦尔水坝终于完工并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巴西、日本、土耳其等国家也因为移民问题,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遭到搁浅。

同样,引江济淮工程也面临征迁移民这道世界性难题。根据规划显示,引江济淮工程共需永久征地8.22万亩,需搬迁人口7.23万人。征迁安置任务主要涉及合肥、亳州、阜阳、淮南、芜湖、铜陵、安庆等7个市25个县(市、区)。

数万人的迁移,所带来的冲击、风险与挑战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想,这无疑是对决策者空前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利解决移民问题,成为解决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告别故土 铭刻绚烂的家国情怀

初夏的长江,云淡风轻,柔和静美。在安徽省枞阳县的长江边,有一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人口仅1000多人的小镇——鲟鱼镇。

从地形来看,鲟鱼镇更像一个三面被水环绕的渔村。自西向东的长河在进入长江前分叉,像一个“人”字汇入一段南北向的长江,在长江西岸形成了一块三角形区域,因三角形的一边就像鲟鱼嘴,因而得名“鲟鱼镇”。

在鲟鱼镇,老党员吴建国的女儿女婿经营着一家“鲟鱼农家菜馆”,是当地出了名的饭店,经营六年,生意红红火火,味道十足。但是随着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后,这里将是引江济淮工程的两大取水口之一——枞阳引江枢纽所在地。

枞阳引江枢纽主要由船闸、泵站、节制闸、过鱼设施、跨渠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按照规划,鲟鱼镇将整体征迁。这里1000多名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将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引江济淮征迁工作开始后,吴建国得知女儿女婿的“鲟鱼农家菜馆”在征收范围内,内心十分矛盾。房屋被征收,女儿女婿将面临失业,他们将举家迁居到一个环境生疏的地方,这意味着在这里多年来的辛苦经营将彻底失去,未来何去何从尚未得知。

“但是不签字吧,我们夫妻俩又都是党员,面对的是国家重点工程,我们必须带头支持,其他十几户还看着我们呢。”吴建国对上门入户的干部说道。经过几天思考,他最终说服了自己并做通了女儿女婿的工作,在协议书上郑重签上了“吴建国”三个字。

吴建国的心里有太多的不舍,看着离开曾为之流汗,也曾为之骄傲的土地,过去的日子从此将成为回忆。担忧、不舍、伤感、期待……各种情绪交织,最后只化为两个字——支持。面对引江济淮这项关系着安徽、河南两省的重大民生工程,鲟鱼镇居民最终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了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移居别处开启新的生活。

在工程沿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目前,征迁安置顺利进行并接近尾声。征迁群众用他们的抉择,成就着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

一诺千钧来自基层的初心担当

人生须知负责任之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之乐趣。

“苟利国家生死以”,一边是国家的世纪工程,一边是一家一户的民生百业,在人口大搬迁过程中,整个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到处都闪现着征迁干部忙碌奔波的身影。他们用行动保障征迁政策公平公正和落地实施,力争每一位征迁群众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这是他们对职责的坚守,也是对百姓的承诺……

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境内,引江济淮主体工程河道长约10公里,涉及13个村(社区)。2017年11月8日拆迁启动会召开,当天下午每个村立即由村委领导、党员干部组成征迁小组,全镇上下一百多名党员干部全部投入到征迁一线。

今年五十多岁的张宝,作为小庙镇引江济淮征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经常与同事们走村入户,深入征迁群众的家中宣传征迁政策,回答、解释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虑。在2018年1月3日,他和同事们一起最终完成了辖区内的2700多户征迁工作,成为合肥市率先完成征迁任务的乡镇。50多天,2700多户,张宝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引江济淮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天上午,合肥市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还特意发来贺信,表彰他们的征迁工作。

张宝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停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投入到征迁之后的各项后续工作。在2018年夏天,张宝在工作岗位突然感到胃部不适,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肚子疼,结果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身患胃癌。随即到上海进行胃部切除手术。

休息不到半年,张宝带着尚未痊愈的身体,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上,每天坚持来到办公室,处理相关事务。虽然无法像以前一样承担高负荷的工作,但是他仍然努力为引江济淮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波澜壮阔的征迁安置工作中,许许多多如张宝一样的普通党员干部,把人生价值融汇于这场搬迁工作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征迁干部”四个大字镌刻在群众心中,矗立在青山绿水间,成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重要推进力量。

坚守原则 关键时刻要顶得住

对于大多数征迁干部来说,困难和委屈几乎伴随着他们工作的每一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村的女孩,沈玉春于2009年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村委会工作,“一开始我主要负责计生工作,本来以为计生工作难做,但是在2016年10月从事引江济淮征迁工作后,我才发现征迁工作才是最难做的事情。”沈玉春说道。

在城西桥村征迁过程中,首先是由村民组组长率先发动工作,遇到困难和阻力之后,再由村干部进行劝说。征迁开始后,大部分的居民同意搬迁,但仍然有一部分居民不愿意离开。其中有80多户的征迁协调工作,就压在了村干部沈玉春的肩上。

一位73岁的老大爷,是沈玉春遇到最难处理的一户。因为补偿标准和大爷的要求有落差,他迟迟不肯搬迁,即便是工作人员多次做工作,仍然不行,拆迁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我再去试试。”沈玉春信心十足,“我是他看着长大的,应该能说上话。”

“小春,别说了,我知道你们想要说什么?走走走,别浪费时间了,我是不会搬走的。”刚到大爷家,还没等他开口,沈玉春已经吃了个“闭门羹”。

刚从事征迁工作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沈玉春肯定会不知所措。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磨练,现在的沈玉春处理这种情况会得心应手。她决定,过三天再过来,这三天的时间,一是让老人家平复一下心情,二是自己也了解了解老人家的相关情况,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家不愿意搬。

“大爷,我是小春,现在是负责引江济淮征迁的工作人员,我今天来就是看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如果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再次登门的沈玉春不等大爷说话,先用一串“贴心话”稳住大爷的情绪。

“引江济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项工程做贡献。”紧接着,沈玉春将引江济淮工程的意义,国家对拆迁补偿的政策,以及不拆迁后可能会出现的后果等,一一详细地向大爷解释说明。

“小春,你这孩子从小就比较真诚。”整个过程大爷只说了这一句话,沈玉春觉得“有戏”,继续唠起了家常,从小如何在大爷身边玩耍、现在子女生活怎么样……沈玉春用关心、关爱的真情打动并说服了老大爷。

但是,在沈玉春看来,事情还没有结束。大爷家房屋拆迁的当天,她特意赶过来,看着铲车推倒房屋,前一秒还和工作人员说笑的大爷转身悄悄地抹了泪,沈玉春赶紧搀扶并抚慰着大爷。

“从事拆迁工作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工作中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但我们必须坚持工作原则,因为我们知道,原则是不可跨越的,不能掺杂任何的个人情感。”沈玉春说,从事拆迁工作必须从大局出发时时处处坚守准则,但也要心系群众,拿出我们的真情和爱心。

以人为本 新时代的乡愁重塑

对于引江济淮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来说,只有充分保证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才能完成数万人的顺利搬迁。

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几万征迁群众未来的生产生活必须重新设计安排,需要用更为长远的眼光和更为智慧的策略,让舍弃了家园的他们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

合肥市承担着引江济淮工程近70%的征迁量,不管是引江济淮主体工程还是配套工程建设,凡是遇到征迁二字,便难上加难。

合肥市引江济淮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徐勇说,由于国家征迁政策以及群众诉求每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合肥市作为安徽省会城市,更加需要严格依法征迁、和谐征迁。

再难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徐勇对引江济淮工程有着深刻的理解,它不是普通的河渠工程,它是支撑安徽、河南两省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工程,“征迁同样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关键部分,没有征迁工作,所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都是泡影。即使再难,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地干下去,让工程沿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徐勇说道。

如今,广大征迁群众“搬得出”的目标基本实现。但离开的乡愁、生产技能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尽快融入新环境等都在考验着各级政府。徐勇认为,如何让征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后续工作必须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征迁安置工作开始时,徐勇就和同事们提出将征迁安置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置点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统筹征迁群众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统筹他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对安置点和住房规划设计不断进行优化、深化和细化,确保安置点建设同步接轨时代要求;着力办好关系群众的民生实事,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现在,一个个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生活方便、饮水安全、环境良好、住房适用、设施配套的征迁安置点正在工程沿线相继建立。

“住进了新房,喝到自来水了。”今年7月份,年过八旬的张大爷开心地拿到了新房钥匙,为了引江济淮工程,张大爷离开了几代人居住的家园。如今,在合肥市高新区政府的协调下,他和一批特殊困难户提前安置,成为引江济淮工程中首批住进新房的“移民”。

六十多岁的丁大爷经常骑着电动车来到尚未竣工的城西桥家园安置点观望,这里是他今后落户的新家。站在这块新土地上,征迁群众的眼里写满对未来的期待,他们深信未来的发展机遇更多,生活也更幸福,发展空间更广阔。流淌不息的运河两岸,仰观渺渺天际,俯察千帆竞渡,乡愁也将从这里重新出发。

晨报记者 宋功林 周坤

本版图片由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新闻推荐

铜陵市财政局着力提高主题教育质量

本报讯(汪伟杨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总要求,牢牢抓住根本任务和主题主线,着力提高主题...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告别 是为了一次伟大的重逢 7万人为运河让路 舍家为国留青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