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儿要嫁施家湾,面朝河来背靠山。”这句民谚在枞阳广为流传。施湾的确是个美丽的小山村,峰峦叠嶂,山环水绕,烟波浩渺的枫沙湖将山村温柔地拥在怀里。
可是有段时间,我想离开这个山村。那时,通往小镇的路坑坑洼洼,乱石密布,我坐三轮车去小镇,要颠簸四五十分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段路一到雨天积水近一米深,有人开玩笑说,施湾的三轮车是两栖的,既可以在陆地上跑,又能在水里游。
老公是土生土长的施湾人。1970年代末期,施湾有收音机的人家屈指可数,一个村只有几台小收音机,每天这几家都挤满了听评书的人,幼小的他也凑热闹,挤在人缝中听单田芳的《隋唐演义》。1980年代初,有一户人家买回了录音机,装上电池,录音机里就传出动听的歌声,村里人纷纷跑去看新鲜。1980年代中期,施湾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不过那时山村还没有通电,靠着电瓶发电放电视,电瓶的电用完了,还要坐船到铜陵的龙王咀去充。
1988年,施湾通了电,人们争先恐后地买回了电风扇、黑白电视机。此后,家用电器陆续走进山村人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VCD、DVD、空调,彩电越买越大,安装了有线后,电视能看到几十个频道。自从2005年山村有了宽带后,电脑又走进了山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今,数字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超薄超高清,几百个频道,节目应有尽有,精彩绝伦,甚至有人家用上了人工智能电视,想看某个节目,只需对着电视机讲话,从喊出片名到找出想看的内容,再到自动播放,三秒就能完,真便捷呀!
最大的变化是道路。2003年施湾有了枞阳县的第一条乡村水泥路,小轿车几分钟就到了小镇。现在,施湾的水泥路通到了山边水边,通到了田间地头,人们出行有了公交车,私家车也愈来愈多。
春天,朋友来施湾游玩,看着鳞次栉比的楼房感叹:“施湾真像一座小城!”我老公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施湾有不少人家还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那时,有几间明亮的砖瓦房是多少人的梦想啊!这个梦想很快成真,不断长起来的瓦房代替了土坯房。九十年代,施湾的楼房若雨后春笋般耸立,房子的式样独特,在外打工的人把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房子做到了施湾,今朝,走在施湾壮丽的楼群间,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那些气派的别墅。
如今,施湾的大路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盏路灯,几十米的距离就有一个垃圾桶。夜幕降临,亮堂堂的路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山村不再沉浸在无边的黑暗里。每天晚上,村部前那片开阔平坦的水泥广场上乐声飘扬,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尽情舞出人生的风采,让山村的冬夜也盎然着春的生机。
施湾的天空湛蓝,浮云雪白,宛如从江南小镇的染坊里飘出来的印花布,纯蓝的底子上盛开着一朵朵细碎的小白花。悠悠碧水,巍巍青山,都见证了施湾的巨变。明天,施湾会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敏)8月10日,副市长吴强率队前往枞阳县,调研市场监管工作。吴强前往缘酒集团、横埠市场监管所、会宫市...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