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本报记者高颉伟
“真想不到,咱们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提起10年前在枞阳县的医院就诊时拿到的首笔新农合补偿款,家住枞阳县长河村的张伯伯至今感慨良多。2007年,枞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启动实施,给广大参合农民构建起了一道牢固的健康保障之墙。身患糖尿病的张伯伯经过治疗,身体状况一直保持得很好,这几年还承包了几亩农田。
321家定点机构即时结报
据介绍,为让参合患者方便、快捷地享受新农合补偿政策,监管医院新农合收费行为,枞阳县新农合坚持走信息化发展之路。10年来该县新农合信息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从纯手工结报到构建起覆盖到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省市县村共计321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可即时结报补偿款,有效杜绝骗保、套保现象。
去年12月,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实行的包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
在省内所有定点医院持身份证看病都可享受即时结报政策,出院时,患者只需结清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免除了患者往返跑路申报之苦,减轻患者负担。
封顶补偿从3万元到40万元
据介绍,枞阳10年来新农合筹资金额不断增加,个人缴费由10年前的10元每年到如今的150元每年,政府补助由10年前的40元到如今的450元。
为高效安全用好参合农民的救命钱,让患者能够低缴费高受益地享受新农合补偿,该县通过优化调整补偿方案,形成了“以住院大病费用补偿为主,兼顾门诊”的统筹补偿模式;建立了以新农合制度为主体,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针对不同病种改革支付方式,实行按病种打包付费,按床日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同时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同时,扩大门诊慢性病补偿范围,目前已将糖尿病、高血压等34种疾病纳入普通慢性病管理,将尿毒症等14种疾病纳入特殊慢性病管理。目前,新农合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县级已不低于70%,乡镇医院已不低于80%;省市级(含省外)住院平均实际补偿比达50.02%。普通慢性病门诊年度限额内报销不低于40%,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享受同级医院住院补偿待遇,并且不设门槛费。年度封顶补偿也由10年前的3万元提高到现在包含大病保险的40万元。
80多万参合农村居民获保护伞
据悉,目前枞阳县有80多万参合农村居民,广大居民对于新农合的态度已从10年前半信半疑转变到如今的充分信赖,从劝说参合到如今的主动参合。据介绍,今年1-10月份,该县新农合患者就医补偿总数达1012362人次,新农合基金支付4.2亿元,大病保险支付2347.8万元,民政支付1438.7万元,扶贫补充补偿34.4万元,政府兜底143万元。补偿水平稳步提高,补偿范围逐步扩大,参合患者获得感日益增强。
同时,枞阳县针对贫困人口还专门制定了“两免两降三提高”的新农合补偿政策,结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等综合健康保障政策,为健康脱贫夯实了基础。今年前10个月,已享受综合医保医疗补偿的贫困患者共计177002人次,患者住院平均实际补偿比例达84.58%(含省外),慢性病门诊平均实际补偿比例达90.01%。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人口得到实实在在好处,倍受社会赞誉。
新闻推荐
11月18日,在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指导下,枞阳中学高一新生正在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实操。本报讯(记者马卫东文/图)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了解应急救护知识,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11月18日,枞...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