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枞阳新闻 > 正文

何庄里的茧斋先生

来源:铜陵日报 2017-11-21 09:57   https://www.yybnet.net/

□左中

何庄,枞阳钱铺境内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村。《刘大魁文集》里,它叫荷庄。这座村庄里,至今还生活着左光斗的直系后裔。左姓曾是这里的大姓,后来,因拆庄并户,从周边山上又迁来其他的一些杂姓,如钱姓、吴姓等。村后有座山,叫纱帽山。山中有三座古墓,分别是文伯集虚左先生墓,侯赠左母张太君墓及文学茧斋左先生、左母张太君合墓。

集虚左先生就是左光斗嫡孙左未生,茧斋左先生是左未生之子、左光斗曾孙左文韩,茧斋是他的号。茧斋先生夫妇合葬墓的碑文为张廷瑑所题刻,墓碑正中是“皇清文学茧斋左先生左母张太君合墓”,左边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家眷同学张廷瑑拜”,右边则是茧斋先生儿、孙、曾孙辈名字及立碑时间———乾隆二十四年岁次乙卯仲冬。张廷瑑是张英第四个儿子,茧斋先生夫人是张家的姑娘,但到底是谁家的?家谱中并无记载,真是个谜!

茧斋先生虽是个秀才,可他却不屑于那虚头巴脑的科举八股文!他生前也曾写过一本书,叫《茧斋文集》,可惜,今已失传。他原住在桐城城关东门,东门是个酒楼茶肆林立的闹市,茧斋先生整天和官宦富商子弟们,在那里以轰饮为乐,一刻不得停。突然有一天,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就跑到百里之外的东乡荷庄住了下来。荷庄是左家祖产,来荷庄后,他没事就带着孙子、曾孙和仆人们,养花、种菜、植竹,闲来读读书,家道也日渐富裕,小日子过得挺滋润!茧斋先生刚来时,有村民找他借衣服,他挠挠头说:“我家没什么布的衣服哎。”那人很惊讶,说:“你家难道连一件布衣都没有吗?”茧斋先生听后,心里咯噔一下,从此不再穿绫罗绸缎。后来,他就和普通村民们一样,穿着布衣在村里大摇大摆地晃悠,几年都不去城里一趟。不仅那些乡下士绅长者爱和他交朋友,还经常有各路文学名流往荷庄跑。后来,随着家道中落,茧斋先生在治家上开始节俭起来,但与人交往却毫不吝啬。尤其家中来了文学名流,招待的饭菜丝毫不含糊,既干净又丰盛。

旷达的茧斋先生,心中有道一生都无法抚平的伤口,那就是:他出生才十九天即丧母,不久,父亲左未生又去了京城。他的童年,被活成了孤儿。所以,每逢母亲生忌日,他都郑重地祭拜亡母,祭拜时的伤痛神情,见者无不为之落泪。

位列“张姚马左方”五大家族的左氏家族,与桐城名门望族多有联姻。其中的陈州刘家、刘大魁高祖母就是左光斗的姑姑,而刘大魁哥哥的女儿又嫁给了茧斋先生孙子左行孝。论辈分,茧斋先生该是刘大魁的岳丈辈。尽管茧斋先生年长刘大魁二十七岁,但两人很投缘,既是亲戚,又是忘年交。

刘大魁一生多半时间都在外劳碌奔波。刘大魁外出时,茧斋先生便将刘大魁写给他的信,摆放在房门与屏风之间的某个角落,想念时,就顺手拿出来看看,算是见字如晤了。只要刘大魁一从外面回来,茧斋先生听说了,也不管刘大魁的屁股有没有在家里凳子上坐热,就派人来喊他赶快去他家喝酒。两人一边喝一边聊,没日没夜的,又仿佛东门时的不羁。

茧斋先生去世时,难忍悲伤的刘大魁,回忆两人交往情形时,不禁感慨:说自己在科举和仕途上都混得不怎么好,世俗之人多瞧不起他,只有茧斋先生始终把他看得很重。

这,又怎么不令他感激与难忘呢!

新闻推荐

铜陵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上接A1版)实施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构建常态长效创建机制。1999年起,铜陵市就成立了市文明委,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设立市文明委常务班子,并将该项工作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枞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枞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何庄里的茧斋先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