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朋
一滴滴水巧妙地连在一起,可以沏一杯初春的茶,让一个灵魂在思考;也可以成一条河,遵循“盈而溢、通则畅”的规律,在岁月里流淌。
生长在河边的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关于河的记忆———那是一片最为纯净的心扉。
稀薄的水汽轻盈低回;活力的油鲩在茂密的水草间忽地扑通了一下,又隐去踪迹,像是一滴水落在了宁静里。这是夏日里小河的清晨。接着,时光再流逝那么一点点,便有一下下棒槌声从前方传来,也敲醒了小河这一个还将醒未醒的夜。这是一群最为朴实的女人在浣洗男人们换下的衣裳。白色的皂沫随那一下下的敲打飘散到清可见底的水中,一群青色的小鱼贪婪地吞噬着,时而又一下子全部隐去。女人们的谈笑声在空旷的清晨里此起彼伏,谈论着一个个没有男人耳朵倾听的话题,也用这支属于她们的欢笑开启这全新的一天。稍远处,河堤上一头头黑色的水牛正披着晨曦鲜艳的光芒,一下一下啃噬着最为鲜嫩的青草。等到太阳画足了一个半圆,在另一个远方落下,它们便又在一根根长长绳索的牵引下,悠悠自得地消失在一个个入村庄的路口。再往前方,是一盏盏稀疏的灯火,暮色中一缕缕升起的炊烟。
一条条这样的河同一个个远方的湖泊,百转千回地相连着,萦绕于一片土壤之中,让这一片土地从来就不失水的丰饶、清澈与灵秀。这里是我的家乡———枞阳。
曾经的“靠山打柴,靠水撒网”,清澈的水源给一代又一代的枞阳人带来了一盘盘因水而生的美味,如今也带来了一个个因水而生的联想。发现、开掘,一个又一个的枞阳人也因水寻到了一条水产养殖的致富路子。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白荡湖秋收青色的螃蟹,菜籽湖放养的野生甲鱼,羹脍湖生态化的青鱼湖虾……
一条条渔家人的小木船荡漾在倒映着一排排山峦的水中,起风下雨,斗笠蓑衣。远远的摇下车窗,那水中之景已然是一幅最为精致的水墨重彩。
而这清澈流淌的水同有着一方特色的土壤珠联璧合,也滋养了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植物———枞阳的白萝卜。不需要施加一点点化学肥料,便可生长得壮硕且晶莹剔透。曾经的萝卜炖猪排、萝卜红烧五花肉,至今回想起来,还是那般的梦中萦回。对于寻常的农人家,还可以将一棵棵粗壮的白萝卜切成片或条,晒干后,加花椒、八角、白酒、食用盐稍加腌渍,便可成香脆、绵劲、开胃可口的萝卜干,早午饭夹上两片,那种美爽滋味让一个成年人三五下便能扒下一蓝边碗米饭。而这种食欲的感觉也伴随着曾经许许多多的学童度过了一整个童年。
枞阳的水也不总是轻柔的,也曾恣意过。2016年的夏,连续数日的暴雨让原本平静的小河流水一下子成了一片不可抗拒的洪流,浩大浑浊的浪涛漫过芳草茵茵的河堤,漫过青灰色的房顶,一棵棵原本高大的树木成了洪水中孱弱的“小草”。许许多多的水蛇、青蛙、飞虫不停歇朝岸边的草丛飞蹿,原本不可随便触弄的自然习性在逃生中化着一路死伤的泥泞。不大的孩子站在远远的山冈,凝望着宽广浑浊的水面,凝望着水下若隐若现的村庄,生命意识中第一次有了洪水的“强大”。
由此,人与水的抗争,实则早已融入一代又一代枞阳人成长的骨骼里。“通则畅,盈而溢”。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从来都是意志与智慧并存。在挫折中思考,在挫折中扛起铁锹与畚箕,河水畔的枞阳人,一年接一年地将湖、河、江连接在了一起。
已远去的太多个年头,许许多多的枞阳人一路从贫穷、饥饿、水患中走来,在同大自然与灾害的一次次斗争中,有一些东西已然潜移默化地融会进了他们的品格、血液同繁衍的基因。
每个隆冬,从外返乡的枞阳人远远地望着被一层薄薄积雪覆盖的河床,一道冰冷的细流寂静孤独地流淌,原来没有了秀美和恣肆的家乡小河是这个样子。而记忆中的那小河此时也如时钟一般,流走了一整个年头。
枞阳人离不开水,这种情感割不断,也舍不去。于是,枞阳人在水边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小城,绵延的水围绕着小城流,城中有湖,湖中是粉色的荷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顾斌卢向波)11月13日晚,华中路派出所接群众报警求助称:有位老太在滨江广场疑似走失。民警迅速赶至现场,发现一位老太正在广场中央徘徊,眼神焦急。老人看到民警后,立即蹒跚地走上前来说:“我找不到...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