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铜陵新闻网记者吕德伟)农机补贴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快速稳定发展,这其中农业部门做了哪些工作?时代发展又带来农机需求的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访了铜陵农业部门,并对一些农机手进行了采访。
农机补贴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当下正是丰收时节,11月5日临近中午,记者在前往普济圩农场四分场的路途中,发现路边停着一排排大型收割机,场面十分壮观。在普济圩农场工作超过30年、现在已经是管理人员的孔祥诚告诉记者,这些机械不少是外地农机来跨区作业的,随着国家农机补贴的常态化,农机发展速度很快,近几年大马力的机械更是普遍,整个普济圩有8万多亩土地,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种植。“现在秸秆都可以通过收割机械直接粉碎还田,在普济圩区域内拥有烘干设备的大小粮食加工场所共十几家。机械化程度高了,遇到天气不好时能及时抢收抢种,现在种地每个环节都有不同机械参与,科学种田才能出效益。”
记者从铜陵市农机局了解到,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给铜陵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87万元,加上2016年结转的补贴资金,实际上2017年可使用补贴资金有1945.149万元。其中,枞阳县1310.123万元。同时,省农机局安排铜陵市2017年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69万元,24万元用于枞阳县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为落实好农机补贴事宜,铜陵市农机局3月29日召开了全市农机购置补贴暨廉政警示教育工作会议,与县(区)农机部门及普济圩及时签订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6月下旬农业部门对各县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督查,除检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外,还督促各县区加强政策宣传、加快实施进度。此外,在狠抓农机安全生产上,严格实施拖拉机年度检审、注册登记、驾驶操作证件申领等,常规化举办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班,截至10月底共培训1260余人。新出台了农机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性文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铜陵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印发了《铜陵市农机监理站工作职责》等五项制度。目前,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一起农机责任性事故。
另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市共受理各类补贴机具775台,受益农户达468户,拉动农机装备投入4000万元。农业机械化不断深入的意义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还牵涉到整个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一位市农机局工作人员说:“农业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农村居住人口在减少,土地流转趋势在上升。在农场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却能稳步提高,这都要归功于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就是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机补贴政策日趋完善
多年来,农机补贴政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义安区农业机械管理局,记者看到《铜陵市义安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汇总表》显示,从2005年到2016年实施的补贴资金从29万多元增长到473万多元。
谈到这些年农机补贴政策的变化,义安区农机局负责人佘世明告诉记者,补贴实施方案及具体操作越来越成熟,在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并日趋完善,而且更人性化。“最初购机补贴实行差价购机、省级结算,2013年左右开始实行自主购机,更加突出农民购机选择权。2015年开始推进经销商与补贴具体操作脱钩。以往经销商承担了补贴机具基础信息初录工作,参与政策实施程度较深,此举切断了基层主管部门与经销商的利益联结。同时,扩大购机者选择经销商的自主权,允许跨县、跨省或通过企业直销购机。”
回忆起义安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佘世明说:“2010年前这里的大中型拖拉机只有202台,动力较强马力大的的机械只有5台,而2016年义安区大功率的机械总台数有112台,超过机械总数量的四分之一。”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补贴拉动作用很明显,农机跨区作业享受过桥过路免费,2017年义安区发放了19份证件。家住钟鸣镇的叶明中,今年6月在江苏北方地区收割小麦,近期又在繁昌的两千多亩土地上忙碌着,而他的另一台农机则在顺安镇的农田里忙碌。据叶明中介绍,1999年他与人合伙买了台国产星光牌收割机,2006年他得知有农机补贴的政策便又购置了一台新机械,并把原先的收割机更新换代了。此后他便经常跨区作业,到过江苏、浙江等地。
“年份好的时候两台机械出动,全国各地跑,机械使用按土地面积收费,算下来一年能承包四千多亩地的农事,除去机械损耗和油费等开销,一年收入有十几万元,挺不错的。”叶明中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春英刘佳龙)近日,枞阳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试行)》,枞阳县纪委出台《政商关系行为守则》和《政商交往若干具体问题行为指引》,旨在营造亲商、重商、安商...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