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枞阳新闻 > 正文

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市民政局全力打造“人本民政”

来源:铜陵日报 2017-08-23 10:27   https://www.yybnet.net/

在幸福社区居民办事大厅,工作人员通过社管信息化平台为居民办理业务。阳光社区民间志愿组织为社区居民检查身体。居民在石城广场上的民政惠民政策宣传栏查看低保等民生工程公开信息。在市核对中心,工作人员对申请救助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对。

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人本民政\’,建立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建设‘幸福民政\’,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活力民政\’,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共享民政\’,建立专项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民政\’”的工作目标。围绕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人本民政”,今年以来,市民政局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扎实抓好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切实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稳步推进福利慈善事业,有效发挥了民政保基本、惠民生的职能作用。

核心提示

“互联网+”为社会救助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讯(张久愿张龙斌方莉)“如今通过社管信息化平台的运用,我们实现了‘一口式\’受理服务,成功实现了让‘数据信息多跑腿、社区居民少跑腿\’的效果,各项社会救助业务在社区实现快速申请办结。”8月17日,幸福社区党工委书记朱军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手段的运用,铜陵市传统社会救助工作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救助手段更快捷、救助效率大提升和救助全过程公正透明。

近年来,铜陵市将低保等民生工程由过去个人申请、补充或递交相关材料,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来回奔波、逐级审核、审批等,改为受理审核机构平台全面录入基础信息并进行核对、审核,大量的纸质资料通过高拍仪生成电子档案,县区社会救助审批机构实时网上审核,进一步优化了传统流程;并在全省各市中率先架设了社管信息化平台与全国低保系统的“桥梁”,低保审批后相关数据直接进入全国低保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基层工作人员无须二次录入或数据交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自2013年4月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现状核对工作以来,铜陵市不断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实现了民政、人社、工商、税务、住建、公安、国土、公积金中心等多部门的实时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目前共受托完成25.2万户36.9万人的核对任务,核对应用领域从低保、低收入、临时救助逐步拓展到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教育助学等22项核对业务,实现了“新申请对象100%经过平台核对,在册对象定期复核筛查”的目标,为铜陵市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和民生保障项目的公平公正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在医疗救助工作上,铜陵市在市辖三区、经开区建立了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系统,并在枞阳县建立了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进一步方便了困难群众。在救助寻亲工作中,铜陵市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将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经快速查询程序仍未能确认身份的滞留受助人员录入“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寻亲服务工作,提高了寻亲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市兜底

脱贫工作

卓有成效

本报讯(张久愿张龙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来,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加大了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全方位的兜底脱贫力度,为全市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不遗余力,全市兜底脱贫工作卓有成效。

市民政局提请市政府在全省各市中率先制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民生工程的兜底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目前铜陵市农村低保对象13348户、21090人,今年以来累计月人均补差333.88元,在全省各市中名列第一;加大“分类保障、特困重保”力度,对已纳入低保的A类、B类对象,按其本人享受标准的30%和20%分别增发保障金,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低保对象的获得感;针对因病“支出型贫困”问题,创新实施低保新规,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重病、重残人员,经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核对无违规问题的,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兜底保障。

同时,抓好特困供养脱贫,目前特困供养人员中的集中供养标准已提高至6528元/年,分散供养标准已提高至到4500元/年,均大大超过扶贫标准。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铜陵市鼓励有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在家分散居住供养的同时,认真做好集中供养特困供养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今年还首次引入商业保险,实施了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对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和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相应医疗护理补贴。

为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市民政局还认真落实医疗救助(含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351”兜底保障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象、低保、特困人员等重点对象的临时救助力度。今年1—7月,枞阳县城乡医疗救助民生工程已救助34368人次、1353.2744万元,其中贫困人口医疗救助32574人次799万元;“351”兜底保障2302人次29.2823万元;临时救助人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广泛开展主动救助

市民政局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本报讯(张久愿丁超)近日随着枞阳县完成了散居孤儿体检工作,铜陵市历时10多天的“明天计划”集中体检工作正式结束,市民政局协助市人民医院在6个体检地点完成了200名孤儿体检工作,为下一步患病孤儿的救治康复提供了依据。据悉,为全力做好孤儿、生活无着人员、重度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市民政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各项主动救助,努力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弱势群体的合力,不断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获得感。

今年,市民政局继续实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民生工程,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月不低于13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月不低于800元的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加强对孤儿的精细化服务,5月中旬,组织对全市集中供养、家庭寄养、散居等各类孤儿保障对象的生活、学习、监护、健康等现状进行了细致走访,全面掌握孤儿动态信息,防范监护人失责情形的发生。同时,首次启动“明天计划”,积极对接省民政厅和市人民医院,完成了全市在册孤儿的首轮集中免费体检;并帮助孤儿回归家庭,对所有收养申请人实行严格的收养能力评估,为送养孤儿选择在道德品行、经济能力、抚育经验等方面最优的家庭,确保孤儿健康成长。

继续做好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开展主动救助,通过“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集中救助专项行动,加大极端天气期间巡查力度,主动发现受助人员,并给予必要的生活、医疗、返乡等救助服务,并确保每一例救助案例都有据可查。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595人次;累计寻亲成功37人,其中滞留10天以上人员成功寻亲返家14人。

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铜陵市自2017年起实施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民生工程项目。市民政局积极做好两项补贴的发放工作,通过行风热线和行业扶贫直播等栏目对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对象范围、补贴标准、审批程序等政策规定进行宣传和解读,不断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并借助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优化办理流程,减少残疾人奔波,方便残疾人就近办理。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834.57万元。

此外,市民政局还强化部门协同力度,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合力。从2016年起,牵头在全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联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共同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并建立了市级层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成为铜陵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该局还牵头8部门在全市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无能力监护、无户籍、失学辍学等几类突出问题,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覆盖。

此外,市民政局还有效开展自然灾害救助。今年入汛以来,铜陵市先后遭受两次洪涝灾害和一次旱灾。7月1日枞阳县8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38万元;7月5日市郊区大通镇受灾,紧急安置转移群众706人,直接经济损失1120万元;7月28日铜陵市枞阳县、义安区18个乡镇农作物严重缺水,大量减产,旱情导致受灾人口23476人,直接经济损失3148万元。灾情发生后,市、县(区)民政局及时安排工作组深入一线查灾、核灾和指导受灾地区开展救灾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开展转移安置和安置点的管理工作,及时报送灾情,为领导科学救灾提供依据。妥善安排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证了受灾群众人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

完善慈善保障措施激发慈善组织活力

铜陵市慈善事业在保障民生中作用日益发挥

本报讯(张久愿徐永强)今年9月1日是首部《慈善法》颁布实施一周年,市民政局拟在全市的社区、学校和企业的交通路口、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建设10个文化墙,推进全市慈善文化教育,扩大慈善事业影响力。据悉,市民政局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慈善法》活动,努力激发慈善主体活力,完善慈善法实施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保障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了慈善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铜陵市不断完善慈善保障措施,成立了市慈善事业促进委员会,初步建立市、县(区)慈善工作网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铜陵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等发展慈善事业的指导性方案和政策文件,2016年1月26日市政府还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努力激发慈善组织活力,不断完善市级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落实慈善组织健康发展优惠政策和支持条件,完善鼓励措施和相关制度,并努力推进县区基层慈善组织发展工作。目前,铜陵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社会组织总数已超过956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相继实施了“慈善联合助学行动”、“爱心关注母亲”、“慈善情暖万家”、“爱心慈善超市”、“博爱送万家”、“情暖夕阳关爱老人”、“旧衣回收”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

铜陵市还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参与慈善事业,推动铜陵市志愿服务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了市级志愿者组织———铜陵市志愿者协会,大批慈善公益组织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发展成立了13家志愿者分会。截至目前,铜陵市注册有志愿者队伍300余支共10万余人,每年为社会提供约5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据统计,铜陵市近年来社会捐赠增长明显,2016年接受社会捐赠近3000万元,其中以助医、助学和生活帮扶为代表的扶贫济困事业每年均得到70%左右的善款,企业一直是慈善捐赠的主体,其中民营企业的捐赠又占到了企业捐赠的2/3以上,与此同时,来自公众的个人捐赠也在稳步提高。

以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为契机

铜陵市不断提升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水平

本报讯(张久愿张龙斌)自铜陵市2015年入列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市以来,全市各级民政(社会救助)部门在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制度的基础上,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为抓手,积极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2016年,铜陵市在民政部召开的全国“救急难”培训班上,代表安徽省各“救急难”试点单位作了经验交流。

市民政局修订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对重特大疾病的合规住院费用,在年度封顶线内尽可能提高救助比例,最高可达100%;将已认定的因病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医疗救助;并加强医疗救助与医保(含大病保险)政策的衔接。铜陵市城乡医疗救助民生工程连续多年在市民生办组织的民意调查和第三方绩效评价中,均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还提请市政府印发了《铜陵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进一步拓展了救助覆盖面,突出临时救助更加面向全民,全市所有遭受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城乡居民,以及取得居住证、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外来务工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均可申请临时救助;并进一步细化救助类型和救助标准,不仅将救助对象分为家庭对象和暂时无法取得家庭支持的个人对象,还针对因病“支出型”贫困、教育临时救助等五大类困难群体,制定分类救助标准,重点加大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及急难人员的救助力度,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詹俊摄

新闻推荐

大中专生如何申请资助,答案都在这里省教育厅详解学生资助政策

本报记者张玉芳跟随父母在外地上学还能不能在省内办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到底怎么申请?新学期即将开学,广大农村考生通过本报教育热线和省教育厅资助热线对于学生资助政策提出了诸多疑问,省教育厅...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市民政局全力打造“人本民政”)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