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77年,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一则“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般响彻天地,唤醒了多少人尘封已久的“大学梦”。无数人在那一年的冬天怀揣着忐忑的心情和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从此,“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考生,无数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转折。历经岁月更迭,如今,我们迎来了高考恢复40周年。在2017年高考来临之际,本报策划以“难忘那年高考”为主题的系列报道,通过一篇篇鲜活的人物采访,展现40年来高考发生的千变万化,回顾那些曾经参加高考者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本报记者姜蕊文/图
泛黄发旧的信封里装着两份发皱的纸张,章晓国小心翼翼地展开它们,仿佛动作稍稍大力点就会碰碎这两张纸———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和1978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跃然眼前。“这是我这一生的宝贝。”章晓国指着这两份对他而言异常珍贵的物品,开始讲述起他的那段高考峥嵘岁月。
“我要高考”在心中生根发芽
“要不是那年高考,我想我的人生可能会走向不一样的轨迹吧!”章晓国说,1977年,我国恢复被中断11年之久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也正是那一年,他的命运被“知识”改变了。“获悉恢复高考消息前,我和其他下放到农村的知青一样,整天忙着干活,闲暇时总是思考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直到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这个天大的消息。”章晓国回忆说,他的母亲是从收音机上听说了这一消息,而从那时起,“我要高考”四个字便在20岁的小伙心中生根发芽。
“在此之前,我差不多有五六年没有碰过高中课本,可为了高考,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那些已经落灰的教科书。”章晓国回忆说,当时他身边很多同学都有参加高考的打算,就这样,大家开始了数月难忘的高考复习日子,白天照常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
步行半天赶赴考场
“由于前几年高考中断,算下来,我们那一年差不多有11届考生集中在一起参加高考。”在章晓国的印象里,一些考生已经成家,甚至成了好几个娃的爹妈。“虽然大家年龄差距较大,但参加高考的决心同样的坚决,就在当年的12月初,我和所有人一样,踏上了参加高考的征程。”章晓国介绍说,当时他被分配到位于普济圩总场的考点,一床棉被、几本课本、一叠饭票,就这样,章晓国背上简单的行囊从枞阳县老洲步行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抵达考点。
“考试那几天真可谓天公都作美,温度合适,我记得当时的考场在一间大会议室里,几百人排好队,报到名单的依次走进考场对号入座,考场内有1名主监考官和2名副监考官,考场外有武装基干民兵背着步枪在巡逻,维持考场秩序和防止混乱。”章晓国回忆说,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他们连续考了两天,白天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晚上就在学校教室里铺上稻草、盖上棉被休息。
大学梦终成现实
从高考结束到高考放榜,期间的几个月对于章晓国而言,是最为紧张和备感期待的日子。“我内心感觉自己理化考得并不是很理想,但仍抱有一丝希望,直到1978年初,我被通知去体检。”章晓国说,即便如此,他仍感到不安,因为被通知体检证明他过了180分,而真正被大学录取,至少要考到200分。“我在家坐立不安,父母更是如此,焦急万分的父亲终于坐不住了,有一天去询问了公社里的熟人。”章晓国说,熟人耐不住软磨硬泡,脱口而出“让你儿子回去收拾好铺盖吧”。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犹如一颗定心丸平复了所有人的情绪,也让章晓国梦寐以求的大学梦终成现实。
当收到淮南煤炭学院录取通知书,章晓国感到手中的这封信重如千斤,家人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乡里乡亲同样为其感到高兴,纷纷送上毛巾、鸡蛋为其践行。从此,章晓国在象牙塔里汲取知识的养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从建工局退休的章晓国被聘为铜陵市建筑装饰协会技术顾问,继续为铜陵的建设事业发挥余热。当被问及1977年高考带给他些什么时,章晓国轻抚了手中这“两张纸”回答道:知识改变命运,感谢那年高考为我提供一个公平的渠道,让我有机会走出去,让我有了现在这样的人生。
新闻推荐
星报讯4月5日上午8点,合肥黄山路与西二环交口博澳丽苑小区内,一女子从21层坠楼,不幸身亡。据小区居民介绍,前几天曾看到该女子去接孩子,该女子家中有一名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据知情人透露,女子今年35...
枞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枞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