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义津镇的朱老汉今年80岁,老伴多年前过世,共有8个子女,几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收入尚可,女儿们都在经营生意,经济也较宽裕,按理说他的晚年生活应该很幸福,可朱老汉却向法官诉称,他遭遇了赡养难题。原来子女们都嫌他脾气古怪,难相处,拒绝赡养。(《安庆晚报》4月3日)
本案很特殊,子女们不赡养老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而是因了老人脾气古怪,与人难相处。但作为子女不能以此拿来作不赡养的理由,赡养老人是义务。我们常说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而有所养才有所乐,连养都不能得到正常满足又怎能轻言所乐?如此作子女的要学会忍,在忍让中调节家庭关系。当然老人也要体谅子女,体谅他们的不易,不能由着自己的脾气而乱使性子。
而从另一角度来考量,这个家庭虽然子女多,有八个子女,但儿子们在外打工,女儿们在外经商,说白了这也是个“空巢”家庭。这里姑且搁下这个家庭的特殊性,如果将它放入整个农村养老范畴重新来考量,我们就不难从中窥出当前农村令人担忧的养老问题。多年来由于打工经济的存在,在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养老问题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尤其是“空心化”后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是那么地突兀、迫切。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我们在现代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的一大难题。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层面的,这是基础,也有精神层面的。现在的老人大多不缺衣少食,丰衣足食不再是理想中的童话,但面对大量空巢留守老人,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是个问题。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能否并行,关乎着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从人性角度来说是个大事。对此有人给出答案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进城安居,可现实是在高企的房价面前,农民工们又怎能轻言购房安家,进而将老人带在身边?另有一种说法是家门口就业,这从发展农村经济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在于家门口就业首先得有业可就,也就是说要有就业的岗位。由于各地条件不同,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兴办乡企,让农民们做到家门口就业的。如此说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担忧。
综合考量既要让农民工进城安家,又要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尽可能地让农民家门口就业,同时还要全力发展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多头推进,也许比单一措施要来得好。在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困局必须要有所突破。这不仅是从人性角度而言,也是农村现代化进程所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金林
记者
周国庆)“我们刚认识两天就领了结婚证,结婚后七天她就跑了,为结婚,我花了5万块钱,现在找谁要去呢?”这是枞阳县法院义津法庭4月8日开庭审理的一起离婚...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