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枞阳新闻 > 正文

萧穆:做一颗读书种子

来源:安庆晚报 2011-01-23 23:34   https://www.yybnet.net/

 

曾国藩在评价萧穆时说:“桐城萧穆,今之读书种子也。”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代大儒,他的幕府里,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多不胜数,他为什么会对连举人也未考上的萧穆作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萧穆(1834—1904),字敬孚,又作敬父、敬敷,清末著名的藏书家、文献学家。他祖上本姓陈,元末由徽州婺源陈村迁入今枞阳会宫,入赘于萧氏,并改姓萧。清乾隆年间,萧氏迁居于钱氏小墩(今枞阳县横埠镇孙岗村),萧穆当出生于此。

萧穆的父亲萧锡光,是个读书人,但屡试不第。他不想让自己的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于是不让萧穆上学,而是让他去务农。但萧穆从小就表现出了好学的一面,不愿从事农活,常跑到私塾窗外听先生讲课,他的父亲就用棍棒责打他,萧穆“泣而受杖,但仍潜至塾旁,听人读书”。他的父亲只好让他入私塾读书。萧穆每天夜里回来,母亲必定让他背诵白天所学的东西,萧穆常常无一字差错,母亲欣喜不已。萧穆潜心好学,爱书如命,“遇名流宿学必敬礼,随所往,辄手提布裘,裹书数册。闻某所有异本,必钩致之”。(马其昶《萧敬孚先生传》)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据桐城县城,将昔日平静的县城变成了战场。城里的大家世族、先辈硕儒大多迁到东南乡乡间居住。由于兵祸,城中富室人家的藏书大量散出,价格极其便宜。这一年,萧穆十九岁,他购买了一批图书,开始了自己藏书生涯的第一步。同时,他走村串巷,拜访隐居在乡间的文化前辈们,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学问日进。

二十岁时,他来到左家宕(今横埠镇)读书,并结识了一位名叫左庄的读书人。左庄藏书丰富,萧穆在他那儿读到了大量乡贤的著作。除研读经史外,他还致力于古文研究,留心朝章国故,网罗文献,为日后校勘古籍打下基础。

同治二年,曾国藩以两江总督的身份驻军安庆。当时,萧穆的同乡好友陈艾、方宗诚等均在曾国藩幕下效力。萧穆前往安庆,拜访曾公并受到接见。曾国藩对萧穆给予了高度评价:“异日缵其邑先正遗绪者,必此人也。”缵,继承。意思是说,将来继承桐城派先贤学问的,必定是萧穆。安庆当时是安徽省省府,聚集着一批学者精英,如著名考据家钱泰吉、经学家汪士绎、目录学地理学家莫友芝等。萧穆虚心求教,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读书门径、治学方法,见到了许多珍本善本,听到了许多未曾见于文字记载或与文字记载有出入的史料与掌故,即所谓的“朝章国故”,受益极大。

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下天京后,太平天国灭亡。作为一个文人,曾国藩充分认识到复兴江南人文的重要性,向朝廷奏请,于当年举行了江南乡试。三十岁的萧穆参加了考试,可惜未被录取,他的好友吴汝纶考上了第九名举人。科举考试要的是娴熟的八股文,萧穆那满腹朝章国故派不上用场。

姚永朴的《萧敬孚先生传》中,记载了萧穆和吴汝纶的一件趣事。萧穆与方宗诚、徐宗亮、吴汝纶既是同乡,又是好友,他们常在一起交流。方宗诚谈及的多是性道与军国利弊、吏治得失,徐宗亮关心是当前边境之事,但萧穆只谈古籍,对于字句异同、刊本质量以及书人书事,如数家珍,无一句涉及现实世务。吴汝纶提倡西学,他在每次交流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论国外之事。对此,萧穆很不高兴,对吴冷嘲热讽。尽管如此,吴汝纶仍很敬重他,因为萧穆是有真学问。

同治四年,萧穆三十一岁,已过了而立之年。在科考失利的情况下,萧穆直接找到曾国藩,想谋一份差使。他和刚刚考中进士的吴汝纶一道来到曾国藩面前。曾国藩问起萧穆的来意,他爽直地回答说:“来谋一份吃饭的差使。”曾国藩当即写了一封书信给李鸿章,信中说:“桐城萧穆,今之读书种子也。岂可使读书种子而无饭啖地耶?”李鸿章收到信后,聘萧穆为上海制造局编纂。当时,曾国藩、李鸿章都是权倾一方的人物,“九州人士走求官”于曾、李之门,而萧穆只求有一个吃饭的地方,可见他的率直与可爱。

萧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从此,他在编纂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余年中,萧穆只身在沪,住一小楼,母亲与妻子都留在故乡,他每年两次回乡探亲。平时的时间,他都用在搜集、校勘古籍文献上。萧穆生活简朴,节衣缩食,他最爱吃的美味不过是猪肉蒸豆腐,但一个月也仅吃两三次。他的月俸大多用于买书了,数年时间,藏书达两万余卷,而且大多是善本和珍本。萧穆藏书亦留下了不少趣话。萧穆收藏有魏光焘先世遗稿,魏家无副本,魏光涛听说后,携带重金请求萧穆转让。萧穆得知情况后,说道:“先世的著述,应当归子孙保存。”于是,不收一金,将遗稿奉还魏光焘。光绪末年,制造局总办易人,总办借口萧穆年老,要停止其供职。当时,魏光焘任江南总督,来上海访萧穆,欢谈三日。总办见萧穆与总督大人谈笑风生,大惊,连忙向萧穆谢罪,并大幅提高他的工资。萧穆叹息说:“真才实学,一钱不值,总督光临,身价倍增,喜耶?悲耶?”他谢绝增资,仍拿原薪。姚永朴在《萧敬孚先生传》中写道:“先生在上海,凡数十年,四方贤公卿,下逮游客,语及见闻洽熟,必曰萧君。”

《清史稿·文苑传》说:“萧穆以考据称,博综群书,喜谈掌故。”当时,萧穆与学者汪士铎、刘履芬、薛福成、刘熙载等常在一直交流学问。他在馆三十余年,亲自勘校书籍百余种,以校刊罗念《鄂州小集》、徐铉《骑省集》、刘海峰《历朝诗约选》、姚鼐《古文辞类纂》最为有名。清末校勘出版的许多善本书籍,大多曾得到萧穆的帮助,有的则全出于萧穆之手。萧穆校勘既不取酬,也不署名,甚至卖掉自己的藏书,作为印书费用。长沙王先谦决心继姚鼐之后,广集海内名作,按桐城文派的选文要求,编辑一部《续古文辞类纂》。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萧穆先后给王先谦提供了五百多种文献资料,使得这部巨著顺利出版。该书的问世,受到普遍关注,被奉为读书人“必读之书”。

萧穆著述颇丰,十六卷《敬孚类稿》凝聚了他毕生读书、校书的心得。他在此书中记录了自己部分校勘成果,总结了毕生校勘工作经验,并在目录校勘、方志、文学和历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一生替别人刊刻图书无数,自己这本专著还是在他死后,由友人出资刊刻的。萧穆七十岁时于上海去世,葬于今枞阳县会宫乡萧氏宗祠西。他死后,所藏图书被子孙出售,人获之为宝,甚至有书商盗印他的收藏印记,价格倍增。

光绪初年,马其昶酝酿《桐城耆旧传》一书的写作。他要为老桐城在明、清两代涌现出来的名臣、学士及社会贤达立传存史,以反映老桐城在明清之际得天独厚、久盛不衰的“人文景观”。本来,萧穆早有写作此书的打算,当得知马其昶准备写作此书时,他热情地为马其昶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并无私地说:“这些当为你所用。”马其昶从中获益颇多。当此书在光绪末年出版时,萧穆已谢世多年。马其昶为表示对萧穆的敬意,特地为他补写了传记,以纪念这位无私坦诚的朋友。谢思球

新闻推荐

求婚遭拒绝举刀砍他人

 

张军

 

李翔本报讯

 

枞阳县一男子向一女子求婚遭到拒绝,便丧心病狂地携带杀猪刀,闯到女子的单位对其挥刀乱砍,后逃离现场。目前,该男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

枞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枞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货车撞向路旁大树2011-02-22 23:22
猜你喜欢:
评论:(萧穆:做一颗读书种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