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谦才 文/图
安康民间有句口头禅:“一言为定”,意在做人做事要恪守诚信,它是由旧时的“以盐为定”演绎而来的。在当时作为实物的盐,其信誉度高于货币,人们往往重盐轻币,以盐替代货币进行交易,说明货币贬值和食盐匮缺的程度有多么严重。
至今大巴山地区还有句口头禅,说某人去世不用“死”,也不说去了阎王殿,而说是“背盐去了”。“背盐人十去九不回”。把背盐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他们不仅要超越体能极限,一路还要遭遇天气、野兽、强盗、饥饿、疾病等艰难险阻,稍不小心,就会与死神相遇。
尽管历朝历代对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官营,封建统治者却始终管不好盐。无论是“背盐人”,还是广大老百姓,围绕盐的话题,有着诉不尽道不完的苦衷。
解放以后,国家将食盐供应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之列,实行食盐专卖。早在1950年5月,西北区盐务管理局安康支局、西北区盐业公司安康支公司同时成立。食盐被列入国家计划供应的一类商品。此后,盐务管理单位名称多有变更。2008年底,陕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安康盐务管理局实行省上垂直领导,不管盐务管理机构发生怎样的变化,食盐供应一直保持在稳定状态。
1960年,安康开始对食盐实行凭票购买。许多商品如棉布棉花供应,大都有城乡差别,食盐供应却不分城乡,每人每月供应1斤。其定量标准本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但三年困难时期,主品粮食供应匮乏,全靠瓜菜代填充肚子,食盐消耗必然有所增加,定量供应就略显不足。其间,城市有硝坊产盐悄悄流入市场。1963年随着形势好转,这种现象消失。
1991年,食盐放开供应,彻底结束凭票购买的历史。此后的2003年春,北京等地大城市非典疫情蔓延,因食盐有一定的杀毒作用,社会上流传食盐脱销谣言。政府果断采取措施,一面紧急辟谣,一面加大食盐调拨供应,迅速平息了食盐抢购风波。
笔者收藏有安康地区副食公司发放的食盐供应票(年月不详),以及1989年紫阳县红椿供销社发放的食盐供应票。尽管食盐凭票供应历时30年时间,在笔者的人生经历中,始终没有见到食盐供应发生断档和失控情况。特别在1994年以后,国家加大私盐、非碘盐、劣质盐的查处力度,维护了群众食盐安全,碘盐市场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99%。可以说,国家对食盐的管控及满足市场供应,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
票据话安康
新闻推荐
孩子,看着十岁的你们,健康、快乐、活泼,爸爸妈妈幸福满满。想想那些岁月,你们的哭声、你们的一颦一笑,在任何时候都牵...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