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二十万二千吨的“汉水硒谷”富硒矿泉水项目。本报记者 杜玮摄
在安康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两名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本报记者 杜玮摄
本报记者 张权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提到硒时,第一反应是一种微量元素,而对于秦巴山区的群众来说,硒则是一项足以养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产业。
这里的茶,是高山云雾富硒茶;这里的水,是洁净优良的富硒水;这里的魔芋,是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富硒魔芋……当这些秦巴山区深处的优质资源走出大山、卖向全国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还有内部不断革新的需求。
硒元素挑起经济大梁
年过五旬的许雪红自己也没想到,7年前,已经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工作了几十年的他,会从陕北来到陕南,跟随集团在秦巴山里开始新一轮的创业。他现在是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也同时负责园区里的生产工作。目前,他所在的这家公司是陕西富硒水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出的富硒水源源不断地被销往全国各地。
在来到安康之前,许雪红跟许多外地来秦巴山区投资的人一样,对于“硒”这一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不了解。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他开始对硒有了深入的了解。“硒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生命火种\’‘长寿元素\’,能够帮助人体排出有毒重金属,强化免疫系统,抗氧化延缓衰老,更具有潜在的防癌抗癌作用。”许雪红说。
据许雪红介绍,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陕煤化集团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陕南循环发展”战略而成立的。2010年10月,陕煤化集团陕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富硒矿泉水项目在紫阳县蒿坪镇生态工业园开工建设;2011年3月,“真硒水”亮相2011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正式上市;2012年,克朗斯、新美星两条生产线设备调试完成,实现年产13万吨富硒矿泉水目标。
许雪红说:“我们企业这几年从投工建设到现在的生根发芽,可谓是见证了陕南富硒产业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客观地说,几年前全国市场上其实没几样安康的产品,但这几年知道安康富硒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是安康当地的富硒产品质量绝对过硬;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当地政府和企业都下足了功夫。”
其实,秦巴明珠安康最近几年的发展,跟富硒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据统计,安康的生态产业体系在这几年最显著的发展就是富硒产业,已经连续4年实现30%的超高速增长,安康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中占比已经超过6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以魔芋为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魔芋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出口国,直接影响全球魔芋资源配置。安康富硒魔芋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安康岚皋的富硒魔芋曾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世界魔芋资源的稀缺性和中国魔芋资源的垄断性为安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魔芋产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康魔芋精深加工也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魔芋加工网络体系。安康富硒魔芋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逐步提高,魔芋企业也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全市13家魔芋精深加工企业,已开发富硒魔芋精粉、微粉、纯化微粉(魔芋胶)、休闲食品、保健品、干燥剂、保鲜剂等60多种产品,产值达7.9亿元,出口创汇0.6亿元,约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二。
2012年9月,中国农科院与安康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院地合作共建“安康市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并建立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的深度合作,为我市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安康市副市长、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鲁琦说。
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缺乏
蓬勃发展的背后,富硒产业也并非一路凯歌。囿于种种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富硒产品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销售量上都不尽如人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从今年富硒产品之一——汉中仙毫在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的遭遇便可见一斑。尽管在茶叶品质上,汉中仙毫并不输于全国一线茶叶品牌——2013年汉中仙毫曾获得第31届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茶叶类唯一金奖便是明证,但在今年5月20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依然无缘中国十大茶品牌。
“这次茶博会上参与评选的专家都是南方来的,很多人在此前别说了解陕西茶叶,就连陕西产不产茶都不知道。汉中仙毫被打低分,也就不足为奇了。”汉中市茶叶协会会长郑宗林说。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富硒水产业上。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来看,真硒水还缺少竞争力,在市场上还没有站稳脚跟,主要存在六大矛盾。一是前期投资开发产品与市场营销费用比例失调的矛盾;二是产能过剩与产品定位的矛盾;三是品牌先天缺陷与国家政策、法规的矛盾;四是内部市场的支撑与外部市场渠道建设、价格体系混乱的矛盾;五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特性与团队专业化素养的矛盾;六是快速消费品快速反应特点与现有国有企业体制不灵活、政策不支撑的矛盾。”
今年年初,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曾发表了一份有关安康富硒产业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当前安康富硒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指挥力量分散。富硒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部门多,但目前富硒产业市、县区还没有强有力的统筹指挥机构,各相关部门职能分散,所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还未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基础研究薄弱。主要反映在对硒的认知度低,学术研究与产业两张皮。一些企业反映,目前很多人对“富硒”仅停留在一张普查图和硒含量标准上,富硒区资源详查、农产品富硒情况、特色植物聚硒规律、富硒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基础研究太少,制约产业发展。
三是缺乏核心企业引领。目前安康市从事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短、知名品牌少,市场带动力差。
四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相较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内同类富硒地区,安康富硒产业宣传还远远不够。
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推进“硒+X”新模式
8月8日,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陕茶1号”双龙基地内,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的茶农正在忙碌地剪枝,进行短穗扦插繁育种苗的工作。“陕茶1号”是陕西省茶树主推品种,也是中国农科院与安康市进行院地合作的成功范例。经过5年院地合作共建,一些高端富硒农产品走出安康,带动了安康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牵引安康乃至辐射带动整个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唐德剑说:“安康富硒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国内其他富硒地区大同小异,是共性问题。但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我们等研究出来了、想明白了再发展,那就有可能被后来者居上甚至远远抛在身后。我们应该看到,安康不但有天然富硒资源优势,还有许多其他富硒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还将组建12个产业服务的创新团队进行富硒产业研发课题研究,如富硒水稻育种、富硒魔芋栽培、富硒猪肉标准研究、富硒食用菌栽培等。据了解,下一步安康市将抓住与中国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机遇,按照“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原则,加快建设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字号”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这两个平台,力争在富硒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结合安康富硒产业化进程,唐德剑认为,目前应加快推进“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一是做优“硒+农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以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畜禽、富硒核桃、富硒水产等为重点,开展富硒资源详查,加强动植物聚硒规律研究以及聚硒品种筛选,加快天然富硒有机肥料、天然富硒有机饲料等研究,加快标准化富硒农产品开发;二是提升“硒+工业”。“硒”有所值,重点在“精深加工”,在产业链后端。要结合安康高新区以及飞地经济园区招商引资,围绕安康特色生物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加快富硒现代食品工业发展。三是开发“硒+养生旅游”。富硒食品、富硒水、富硒空气,是安康健康养老和生态旅游产业最完美的卖点。要结合特色小镇培育以及全域旅游、生态养老、健康产业规划实施,建设“硒养”旅游示范基地、“硒康”养老示范基地、安康富硒特色文化展示基地,带动安康富硒产业链延伸。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志贵)日前,笔者从紫阳县获悉,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和农村劳动力两大群体结构特点,紫阳先后投入4000万元,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修脚技能培训等,“手脚”并重,织牢就业“经纬”线。据悉,近两年来,紫...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