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康市政府的一份资料显示,多年来全市劳务输出规模连年稳定在60万人左右,真正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不到三分之一。接近64万的贫困人口中有22.36万人处在劳动年龄段内,这些人群中绝大多数没有技能技术。而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关键就在于实施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培养更多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破解“有人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的困局。
从上述角度讲,紫阳修脚产业的演进,无疑对于陕西不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先是一个紫阳人在外闯出了名堂,发现了修脚这一个新兴消费市场;继而带动他身边的人一起来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郑远元从一个小店日益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团。接着,这个集团再返回当地招聘更多的劳动力,复制成功经验,扩大集团规模,相应的产业链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得到了延长。
在安康市委副书记鲍永能看来,“紫阳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搞培训。通过对接市场需求,点对点精准培训,使亟待就业者学得一技之长,促进了就业收入双增长。二是坚持项目捆绑,整合资源促培训。将免费培训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大了免费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特别是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三是坚持精准发力,做靓品牌带培训。按照技能脱贫思路,把修脚师作为技能培训突破点,通过免费培训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使紫阳修脚师成为紫阳劳务品牌的“金字招牌”。四是坚持技能脱贫,小技能带动大产业。依靠修脚产业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打造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目标。
总之,“紫阳经验”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发展大势,符合群众所盼。现在郑远元修脚房已遍布全国29个省市,不仅使从事修脚产业的紫阳人尝到了精准培训、脱贫致富的甜头,也为陕南强化精准培训措施,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以此观之,陕南确实需要更多的“郑远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邢丽伟记者吕扬)西安外国语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谋划,多措并举,做好对口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对口脱贫攻坚工作。在对口扶贫中,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