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源 本报记者 吴莎莎
“万事开头难,我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咬牙坚持。”日前,紫阳县麻柳镇猪场投资人刘运德如是说。
刘运德,是紫阳麻柳镇书堰村人,之前常年在外经商,去年回到家乡谋发展。他凭着以前学过畜牧业知识,想在家乡创业办养猪场。在对市场行情、生态养殖技术、防疫、繁殖等考察的基础上,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准备大干一场。
麻柳镇山大沟深,土地坡度大,种庄稼只能保证温饱,要想脱贫致富,养殖业是一个好出路。
为了帮助刘云德实现梦想,当地政府实打实地支持他,帮他场地选址,协助办理各项相关证件,协调土地流转,解决猪场水电配套问题,争取政府配套资金,提供最新养猪资讯等等。这让刘云德更加信心百倍。
刘运德的养猪场,建在书堰村一组的一个山坳里,离公路还有一公里路,交通极为不便。为此,当地政府多方协调,最终建成一条进场路,极大地方便了采购、销售的运输难题。道路修通后,汽车的载重量也提高了近一倍。猪场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政府已累计为其解决配套资金40余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他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
“你这饲料是不是兑水了?”前来查看的县畜牧局干部问。“是的,稍微兑点水猪肯吃些。”刘运德说。
“你这办法好是好,但是已经落伍了。现在最科学的办法是喂干饲料,然后在圈舍里面安装一个自动饮水机,这样猪长得更快。”每次畜牧局的干部到猪场来,都能给刘运德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
自从办了养猪场,刘运德没少给县畜牧局、镇畜牧站打电话,虽说以前学过相关知识,但搁这么久早都快忘光了。在种猪还没上圈前,县镇畜牧单位就帮助他规划完善生态养猪场运行,帮他联系安康市有名的沼气池建设能手参与建设,协助他规划标准化圈舍、饲料生产加工车间修建,制定自繁自育养殖模式,为后期上圈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批猪上圈后,镇畜牧站站长邹伦根,没事就骑个摩托车来猪场转转,不管有没有发现问题,他都要叮嘱刘云德“有啥反常迹象就给我打电话,预防是关键啊!”
由于建厂前期投资很大,请工人钱根本不够,厂里的工人很多都是自家亲戚,其他工人开的工资也都低于同等养猪场,有些还指明不要工资,说等走上正轨了补上就是。除了自家亲戚的帮助,周围的村民也非常支持他。一般别人收购包谷都是一块三以上,卖给刘运德大家都只收一块钱。有时猪场有啥事需要人手,也就是站在猪场门口喊一声,周围的村民们就都来了……
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乡亲们无私的帮助,终于让刘运德的养猪场初具规模,也让他怀着感恩的心情说:“知恩图报,我一定要把猪场办好,带动周围的村民脱贫致富,将来成规模了,还要让大家都到企业来上班。”
目前,刘云德的德隆牧业养殖公司,已建成1200平米标准化圈舍,100平米沼气池,400平米办公楼和饲料生产加工车间、职工宿舍。现存栏生猪212头。一期工程拟建成年饲养1000头生猪养殖场,二期扩建1300平米标准化圈舍,规模扩大到5000头左右,三期将建成1万头生猪养殖场。
新闻推荐
紫阳县制定出台奖励扶持办法,每年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在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文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县成立文化社团40余家,组建了摄影家协会、音乐家协会...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