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镇坪县牛头店镇国庆村的胡厚银老人,前不久迎来112岁生日。据市老龄办统计,这是安康市健在的年龄最大的老人。
近日,笔者登门拜访了这位安康市的“长寿冠军”。见到胡厚银老人时,他戴着一顶陈旧的针织帽子,穿着蓝色夹克,正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享受着午后的阳光。翻开老人的户口簿发现:老人出生于1904年7月24日,刚刚度过112岁生日。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已经在吃113岁的饭了。”
在交谈中得知,老人原籍并非镇坪县人,而是出生在与镇坪相邻的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小时候的事老人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民国二十八年竹溪治安混乱,匪患滋生,一个村子的毛草房屋都被土匪烧得干干净净,胡厚银和母亲藏在石缝中才逃过一劫。由于无处安身,母子俩一路逃难,来到了山梁西边的镇坪县牛头店镇。
胡厚银老人告诉笔者,来到牛头店镇后,他们躲在一个叫“大湾”的偏僻山村,每天靠着给别人帮工,捡别人玉米地里剩下的玉米为生。此后,他在这里长大成人,娶妻成家、生儿育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镇坪人。
老人膝下五子二女,四世同堂,全家共有55人,大儿子73岁,最大的重孙都已经上了高中。老人的后代除了外出打工的都在山下的镇子上居住,逢年过节的时候,子孙们都会回家来看望老人。
老人原本与老伴随小儿子居住在镇子后面的半山上,2013年,老伴离世,加之小儿子患病,居住在集镇上的二儿子胡从华将老人接下山,主动承担起照料老人饮食起居的任务。
作为全市年龄最长的老人,我们一直关心他长寿的秘笈。胡从华认为,老人长寿应该与不饮茶、不喝酒、不吃辣椒有关。他说:“我父亲喜欢吃粗粮和用铁锅做的饭菜,喜欢吃肉,胃口好的时候一顿能吃半斤饭,而且经常在饭后喝一大碗凉水。”这样的饭量和习惯,当然也与老人喜欢劳动有关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经历了“吃了上顿无下顿”的艰难岁月,对土地自然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胡从华说:“父亲一生勤劳,是种地的能手,最多的时候,家里一年种的土地超过20亩,收的粮食都堆成了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种地的面积在逐步减少,劳动的强度在逐步降低,但始终未离开过土地,即便是年龄过了百岁之后,老人依然还侍弄着几分菜地,赶着季节种出各种蔬菜,一年四季基本不到市场上买菜吃。搬下山后,没有什么土地,加之老人年岁大了,家人不让他干活,在公路上散步成了他最大的爱好。由于公路上车来车往,老人行动不够灵便,胡从华时刻担心着老人的安全,经常像看“小孩儿”一样不让老人脱离家人的“视线”。
据了解,除了胡厚银老人外,镇坪县6万人中,仅南江河38公里沿岸10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位,90至99岁老人多达220位。这里老人之所以长寿,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镇坪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呈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丽景象,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
□ 通讯员 陈超 贺孝成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罗力荣王炜)镇坪县去年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域统筹资源,精准落实脱贫措施,通过大力实施“N+贫困户”劳务脱贫计划,在各个行业领域为贫困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搭建稳定增收致富平台...
镇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