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分新最近忙着秋季产业调整和产业园建设。“今年冬天我们计划种植拐枣300亩,黄花200亩,还要落实100亩烟叶。最终是要建设产业园,实现户均5亩的目标。”他一边说一边掰着指头给三秦都市报记者算,“还要把5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园区。”
20多年前,王院村没有路。“山区,连一条正经路都没有,人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村民去镇上卖猪,要绑上滑竿8个人换着抬。村里人自嘲说:“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想坐轿,只怪山上没有道。”
所以陈分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10公里,修了五年。“你看过电影《红旗渠》没?我们修路的情况和那个类似。”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场景,“四周全都是大山,没有任何机械,就算有也进不来。我们就一锤一锤地开凿。”开山劈石,出力流汗,硬是在大山深处凿出一条路。“路开通的那天,村民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王院村是个移民村。304户1030人,却有24个姓氏。“主要是从湖北、广西、广东、山西移民过来的。刚来的时候,各有各的风俗习惯,村民们相互磨合,和村干部也在磨合。”陈分新说。
今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60多平方米的家风家训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家的老东本报记者石喻涵
新闻推荐
到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要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路虽曲折,但路况还不错。同行的王院村村委会主任李光明告诉我们:“这条路已经修了20多年,当年就是老陈带领大家集资、投劳,一锹一锹修出来的,现在...
旬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旬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