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旬阳新闻 > 正文

黄土地种出“金疙瘩”

来源:经济特刊 2017-09-18 10:06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艾静

走进旬阳新森林农业园区,淡淡的药材味迎面扑来,沁人心脾。盛开的黄芩、柴胡花迎风绽放,白芨花梗从碧绿的叶片中婷婷而出,宛若一个少女在花海“舞蹈”,而拥有这个基地的“主人”,就是新森林的创始人——吴群军,今年2月份,他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失败了从头再来

“你瞧,这就是白芨的育苗大棚,今年基地培育了500万株,长势好得很啊!”旬阳新森林农业园区,吴群军边指边介绍,喜悦之情尽显脸上。

2004年,吴群军辞去公职,下海经商,注册了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中药材种植之路,回忆起刚开始种植濒危药材白芨的过程,他至今还心有余悸。

“试种过程是含着眼泪的。”吴群军说,由于技术不到位,种下的白芨苗成活率不高,第一年便血本无归。第二年,不甘心的吴群军又尝试育种白芨苗,但种子播种下去,却不见发芽,刨开泥土看着“无动于衷”的种子,吴群军有些心灰意冷。

为了攻破白芨无性繁殖难题,吴群军坚定信念,请来陕西师大生命科学研究员共同研究,2012年,他终于在全国率先研发出白芨有性繁殖的技术,获得省科技成果奖,种植白芨每亩降低成本1万元以上,带动全县种植白芨面积扩大到2000余亩,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

我还要为乡亲们做点事

“我还要为乡亲们做点事,带着他们闯出点名堂来。”吴群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在尝到种植中药材的“甜头”后,他积极主动开展扶贫帮扶行动,截至目前,已陆陆续续地从白柳镇柳村招了35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一年下来,人均增收达到1万5千元,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帮扶效果。

“在基地做工一年下来能拿到8350元钱的劳务费,再加上流转的7亩地,我也是年收入过万的人了!”白柳镇柳村的贫困户谭英说着,嘴边还不时挂着笑意。

谭英的母亲去世,父亲是一级残疾,丈夫在外打工,日子过得清苦。过去,她要靠干农活,养活一家老小,现如今,家里盖了新房,腰包也鼓起来了。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了扶贫帮困,吴群军还在白柳镇柳村流转19户76亩土地进行中草药种植,帮助户均增收2500元,鼓舞了大家伙脱贫的决心。

中草药成了农民挣钱的“铁杆庄稼”

“过去我种苞谷,一年才收入几千块钱,今年我种了5亩连翘,一亩丹参,每亩大概能收入四五千,预计能卖个三万多块钱呢!”在白柳镇唐家院子村,梁大爷一边忙活一边笑眯眯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小算盘”。

今年4月份,吴群军自掏腰包买回药材种子,免费送给白柳镇唐家院子村27户贫困户,并且提供技术,指导他们如何种植,除此之外,还和村里签订种植回收合同,保证产品按市场价收购。

这一年,新森林通过示范带动300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其中通过提供白芨种苗超过300户,户均增收在5万左右,此外,吴群军通过自己在外地的销售平台,每年联系50多家外地客户来旬阳考察市场,帮助种植户销售中药材产品2000吨以上,这一举动,让中草药种植真正成了农民挣钱的“铁杆庄稼”。

新闻推荐

22个项目17亿资金助力旬阳特色产业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彭红梅)8月19日,旬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推介及招商签约会在西安举行。会上,旬阳县收获颇丰,系列项目和10多亿投资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活力。50个特色产业项目集中推介。县农林科技局立足...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黄土地种出“金疙瘩”)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