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谢正斌
近年来,旬阳公安局紧紧抓住“双智能”这条“生命线”,以“智慧法制”为引领,高点定位,创新驱动,全面加强基础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了民警执法能力。通过努力,该局先后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公安局”和“执法质量优秀公安局”,被安康市委政法委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实现了从排名“倒数”到奋力“夺冠”的跨越发展。
智能化管理,为办案场所加装“安全阀”
旬阳公安局将基础标准化建设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头戏”和“刚性要求”,突出硬件建设,增强规范执法的安全屏障。
先后筹资890万元,对18个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场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安装高清探头、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并与办案中心联网,建成办案中心定位管控平台、执法音视频管理中心和执法记录仪采集管理平台, 实现对执法活动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推行办案区电子感应手环应用,实现办案区执法流程违规自动报警,活动轨迹自动跟踪摄录,视频自动合成、刻录,讯问过程远程指挥监督。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涉案财物保管中心,实现物证分类管理和物证流转可追溯查询管理。
受立案改革,为权力运行筑牢“防火墙”
旬阳公安局严把案件“入口”关,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工作中,该局从规范接处警、受立案、涉案财物管理、音视频管理、执法公开等五个环节入手,在县局设立案管中心,围绕受案立案进行全流程审核,实现了案管中心与110接处警源头无缝对接,有效杜绝有案不立、立案不实的问题。在各派出所设立案管室的基础上,创新实行法制员办公室、案件管理室、音视频管理室“三室合一”,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核、立案必查、办案受监督。
在规范案件“出口”上,该局建立健全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畅通与检法对口衔接渠道,办案效率和执法质量明显提升,刑事案件提请批捕、移送起诉率同比上升17%和51%。受立案改革工作经验被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宣传推广。
电子身份证,为案件卷宗量身打造 “密码锁”
旬阳公安局采用射频标签为每个案卷建立唯一的标识码,配发“电子身份证”,量身打造“密码锁”。案卷从案管中心、案管室调出及归还时,监控系统能自动以非接触方式对案卷上的“电子身份证”进行扫描并启动网络摄像机抓拍记录,没有办理调出手续或取错案卷的,系统将通过声讯报警进行提醒。
同时,办案民警可根据各类查询条件对案卷、光盘进行快速索引,查看案卷、光盘详细信息、存放情况等,对案卷、光盘所有历史操作记录和流转记录进行追溯,实现了每个案卷、光盘定点定位、流向清晰,统一管理。
菜单式培训,为提升执法质量打牢“奠基石”
旬阳公安局从强化民警执法为民的理念抓起,创新培训模式,推出常规轮训、对口跟班、自主选学3类新模式,确保每位民警年度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
工作中,该局全面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建立局党委中心组一月一学法制度,固化送法下基层、以赛促练、旁听庭审、法制大讲堂和警种夜校等模式,强化一线执法民警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及武器、警械使用等方面的实战模拟训练,着力提升民警执法能力。近3年来,有12个集体和59名个人立功受奖,并涌现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王琼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创新接地气,打造智慧法制建设“助推器”
近年来,旬阳公安局紧抓公安改革契机,部署开展警务创新大赛,最大限度将智力成果转化为执法质量大提升的现实战斗力,先后总结提炼出了“565”说理式执法模式,即念好“度、学、管、责、用”五字经,用好“成本、证据、借力、比喻、情感、回访”说理六法,做好“动静、快慢、冷热、内外、点面”五个结合。 “说理式执法”工作经验被省公安厅推广。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 “两e双微”平台和手机台,创新便民服务和警务公开模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有效增强公安执法办案工作透明度,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今年以来,省内外30余个兄弟单位前来学习交流执法规范化建设创新工作经验。
旬阳县公安局 安康日报
卫士杯·金盾警事
合办
新闻推荐
“医生说治好孩子需要50万元”儿子突然病了,几乎压垮了梁延会。在医院的十几天里,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娃在医院躺着,每天都得几千块钱治疗费,一会都离不开人。他爸得四下跑着借钱,老家就剩婆婆一...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