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昌勇 通讯员 彭红梅
如今,走进旬阳县青山绿水之间,田野里、车间内、果树下……产业脱贫一线的干部群众干劲儿十足,生产场面热火朝天。旬阳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按下了华丽嬗变的快进键,城乡处处呈现出绿色产业映红百姓日子的生动图景,也让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奔头,而且尝到了甜头。
绿色产业成主角
“全村380多户家家兴拐枣,58户贫困户当中有54户靠经管拐枣树逐步实现脱贫。”段家河镇弥陀寺村党支部书记屈印辉,见证着全县第一个拐枣千亩村的成长。
率先发展的太极缘、金茂、天正三个拐枣深加工企业迅速崛起,把小拐枣做成了大产业,拐枣功能饮料、拐枣功能酒、拐枣功能醋成为旬阳农产品的品牌担当。在他们的带动下,县有万亩镇、镇有千亩村、村有百亩园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拐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3.9万吨以上,年产值1亿元。
“我们前年开始栽植牡丹,当时就配套建设沼气设施,地里一律使用农家肥。起步迟,但发展快,信心足,今秋全村油用牡丹总面积将达到1000亩。”棕溪镇车家坡村的800余亩牡丹依山势层层分布,合作社负责人徐尤文正组织贫困户拔草。
实行整村推进、技物配套,短短4年,旬阳油用牡丹已经完成从“风景”到“前景”的华丽蜕变。像车家坡这样的千亩示范村旬阳就有10个,发展20亩以上种植大户200余户,带动种植总面积达到4.8万亩。加旺林业有限公司从四川远道而来,租赁300亩建设牡丹苗圃;全国最大的油用牡丹加工企业弘元生物有限公司落户旬阳,总投资5.5亿元的加工厂即将建成投产。
长效产业稳步推进,魔芋、蔬菜等短期产业灵活补充。“想发展魔芋请找我,魔芋卖不出去请找我,需要魔芋订单请找我。”桐木镇飞跃魔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桂春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合作社的引领下,该镇椒园、岔园等村魔芋产业迅速兴起,魔芋精粉、魔芋食品生产线投产,助推全镇魔芋面积达5000余亩,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基地镇。
据农技中心主任姜荣英介绍,今年全县魔芋产业以“8642”工程为抓手,技物配套,建设8个重点村、6个县级魔芋园区、4个市级魔芋园区、2个重点镇,全县新增魔芋13552亩,总面积达到7万余亩。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短期抓烤烟、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中期抓特色林果改造提升和中药材(黄姜),长线抓油用牡丹、拐枣”的发展思路逐步确立,外联内引建基地、育龙头,30多家企业和园区携20余个品牌农产品走出秦巴腹地,长短结合、三产融合,同步跟进畜沼配套,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山乡处处依旧山绿水清天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崛起
产业脱贫一线如火如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捷报频传。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的白柳新森林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吴群军,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岭南、桐园等5家合作社被新命名为省级示范社;小河金田、双河绿富地等7个现代农业园区被新命名为市级园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何以迅速崛起?这得益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五种发展模式。
(下转四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超)近日,为深入推进旬阳县“放管服”改革,大力精简群众、企业办事创业申报证明材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该县政府决定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将全面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各...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