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安康市旬阳县甘溪镇张家河村一片黄土地上围满了群众,他们正在学习县农机中心、镇农业站技术员们带来的烤烟栽植、施肥和田间管理技术。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甘溪镇在对全镇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通过“量身定制”“一村一案、一户一策”扶智措施,发动农技人员献智献力,对贫困人口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找到脱贫之“术”,探索出了一个“扶贫先扶智、扶智更扶志”的精准扶贫思路。
扶志增内力
“我养了130多只鸡,经常有镇上畜牧干部来指导,又帮忙给我找销路,不怕赔钱折本。加上五保补助、养老金,年收入七八千元没问题,我现在日子好过了。”甘溪镇大岭台社区居民王书义高兴地和记者算起了经济账。
“贫困的症结在于群众缺乏知识、技能、信心和斗志。给钱送物虽然见效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只会富一时。”甘溪镇党委书记说,扶贫重在扶志,要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不等不靠,辛勤劳作,才能实现彻底脱贫。
如今,甘溪镇刘家院村建起了1000余亩油用牡丹基地,十字岭村连片栽植金丝皇菊200亩、张家河村栽植拐枣800亩……贫困村风气变了,大家不再坐等帮扶工作队送钱送物上门,而是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脱贫致富。
扶智添活力
甘溪镇唐坡村张自强去年高考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本是一件让家里高兴的好事,却为交不起学费而为难。他家里有5个人,爷爷奶奶都是高龄老人,母亲常年有病,不能劳作,一家人全靠其父在外打工勉强维持生计。镇上走访了解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后,按照有关政策,将她纳入“圆梦助学”行动给予资助,并帮助她申请了助学贷款。
“教育扶贫承载着贫困家庭的脱贫梦,解决了孩子们受教育问题,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镇党委书记说,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家庭彻底摘掉“贫帽”。
今年,甘溪镇将继续精准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教育资助政策,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资(补)助贫困学生230名以上。
本报记者李永利
扶技与扶智 扶智与扶志
新闻推荐
安康市颁发2017年度“政府励志奖” 11名优秀学生和6所学校受到表彰奖励
11名优秀学生和6所学校受到表彰奖励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