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捡拾垃圾时中暑摔倒,因救治及时正确,转危为安
新闻提示
高温年年有,今年特别热。西安成为2017入夏以来气温首个高达40℃的省会城市,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40.2℃,已经远远地将全国“四大火炉”城市抛在后头。“有钱任性”的市民果断出游避暑,更多的人只能在朋友圈里刷高温段子安抚内心的燥热。
今年7月以来,每天都有市民因中暑被送进医院,最为严重的“热死人”也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陕西省至少有7人因热射病死亡,其中户外工作者占多数。专家表示,千万不能把热射病等同普通的中暑。随着近日高温再度来袭,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又敲响了保护健康生命的警钟。
原来真的会热死人
今年7月一开始,“西安高温”就一次又一次被推上新闻热搜榜。7月1日至20日,西安连续多次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日数达到15天。其中7月10日至12日,这座古城自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天超过40℃,41.6℃更是刷新了当月历史极值。
气象专家分析西安“热情”不减的形成原因,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近期西安降水稀少,土壤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云量少,导致大气加热增快。
7月12日西安室外地面温度49℃,单车座86.5℃。不知道西安的勇士们都是怎样斗胆骑车出行的,反正在杭州,一位小伙子骑共享单车10多分钟后,感觉大腿和臀部火辣辣地疼,连忙下车躲进卫生间查看,发现部分地方除了潮红还有脱皮。医生诊断他的臀部皮肤为低温I度烫伤。
西安网友用“屋内蒸馒头,屋外铁板烧”来形容自己的煎熬日子。7月13日,西安地表温度54℃,朋友圈里有人感慨:一口平底锅就能做出三菜一汤。到了7月19日,西安的闷热在下午3点导致局地地表温度达67℃,一小时后有报告称地表最高温度达到70℃,短暂超过地表温度第一的吐鲁番。西安户外露天作业全部被叫停。
西安的“火焰山”形象远超所谓的“新四大火炉”城市。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在7月27日,监测到最高气温竟达到了44.7℃,继合肥之后又一次刷新了历史极值纪录。
陕西省气象部门在7月11日首发高温红色预警;7月12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7月19日,西安高温预警再升级;7月22日,陕西省各地连发高温红色预警。据统计,西安市气象台已累计发布高温预警17次(2次升级发布)。
“虽然西安每年高温有目共睹,大家也做好了‘烧烤\’准备,但万万没想到今年会这么热。”走在大街上,不时能听到路人发出上述抱怨。“热死了”本来只是一句口头禅,但是不幸却真实发生了。
7月21日凌晨,西安一民工倒在楼梯上不幸死亡,疑热射病所致;同日,西安一小伙公交车上昏迷,疑热射病所致送ICU;宝鸡一工人高温下工作时晕倒,不幸身亡,疑似患热射病;7月22日下午,西安一五旬男子突然倒地身亡,疑似热射病;7月23日,宝鸡一电焊工人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7月24日,渭南男子午睡后昏迷身亡,疑似热射病致呼吸衰竭;同日在西安,5人热晕4人病危1人死亡。
据悉,陕西省多地因高温天气引发的热射病已致数十人患病,因7名患者的不治身亡再登上热搜。“原来真的能热死人”,公众在惊愕同时,面对持续40℃高温的西安,第一次不得不真正关注离自己并不遥远的热射病。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
西安交大一附院自7月20日收治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以来,到29日已陆续收治15例热射病患者,其中3名患者不治身亡。这15名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到50岁之间,以男性患者居多,大多是因为近期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而引发中暑。送达医院时,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抽搐、痉挛和意识不清等症状。
接诊医生介绍,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发散,造成体温突然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很严重的生理问题。患者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暑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较高,有时死亡率能达到50%-60%。热射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器官一旦造成损伤,并非都能经过治疗恢复功能,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极高就不难理解了,幸存者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
感染控制科陈祖辉医生介绍说:中暑分为三级,第一级:先兆中暑,指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第二级: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跳动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第三级: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及日射病四种。前三种多见于高温、环境小、从事体力劳动时间较长者;日射病则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致命性急症。
在接诊的热射病患者中,有高温下坚持跑步造成的,还有产妇坐月子期间不开空调盖棉被,“捂出”了热射病。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敏解释说,这些患者中有的平日锻炼少、体质差,高温条件下若运动强度过大,或不注意防暑降温,很易诱发中暑。一旦中暑处理不及,可能很快就会转变为严重的热射病。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段颖受访时介绍说,7月21日,咸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今年第一例热射病患者,患者为一名中年务工女性。目前该院因热射病住院的重症病人已有20例,其中3例死亡。
根据热射病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
热射病患者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因此只有人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才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高温天劳动防护不可少
高温的煎熬和对热射病懵懂恐惧,滋生出许多经典段子:老板对你最好的关心,就是告诉你“哪凉快哪待着去”;叫醒一个装睡人的最好方式是关掉空调;在这个夏天能活下来,命都是空调给的。
“预防中暑除了避免体外高温,还要保持毛孔扩张,让体内热量散发出去。”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胜军建议:不宜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无论是从空调间外出,还是从高温的室外进入空调间,都要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度变化再行运动。晚上睡觉不能对着空调,避免空调病和感冒的发生。平时多喝40℃以上的热水;避免洗凉水澡,最好洗热水澡。
接诊医生如遇热射病患者,应该迅速降低深部体温。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衣服,吹送凉风,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耽误治疗时间。发生中暑的地点大多是高温封闭的房间或室外的空旷区域等。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出行应躲避烈日。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针对高温天气,也向公众推荐介绍了简易的避暑防病方法,其中包括多喝淡盐开水、盐茶,适当多吃含盐高的食物,如咸蛋、咸鱼、咸菜,以补充由于出汗多而丧失的水和电解质;宜多喝清凉饮料、清凉茶、果汁,如金银花露、荷叶露、西瓜汁、鲜藕汁、果子汁、绿豆汤、凉茶、酸牛奶等。同时提醒公众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症状不见缓解,一定要第一时间接受正规治疗。
工作时患上热射病可申请赔偿
7月以来,省人社厅为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就有关事项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针对今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要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规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按标准发放高温津贴。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充抵高温津贴。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安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户外工作者因热射病死亡的,西安市人社局建议家属可通过两种途径申请赔偿。第一种是向辖区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可由用人单位申请,也可由个人申请。第二种方式是申请鉴定职业病。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鉴定是否属于职业病,需要在有职业病鉴定资质的医院出具书面证明。
“任何生理功能都是有极限的,一旦超出了正常生理功能的负荷,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西安市中医主治医师万钧接受采访时向公众建议:夏季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是中暑的高发时间段,特别是下午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应禁止户外或高温下工作。
万钧医师提醒道,易患倾向者(婴幼儿、老年人、户外工作、职业运动员等)出现热射病早期症状,应及时撤离高温现场。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同时要少量多次口服含盐饮料,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
本报记者孙涛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潘定安)落驾河村位于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街道以东30公里处,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交通状况落后,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马铃薯、中药材等。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落驾河村成为旬...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