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定安 文/图) 近日,70年前的十屏贺寿联现旬阳县蜀河镇。据收藏人廖大忠介绍,此联为1947年爷爷廖鸿功过70岁生日时,由12位弟子赠送。字里行间情真意切,饱含着对恩师的培养教育的感谢。
据《旬阳县志》记载,廖鸿功(1878——1961) ,子勋臣,旬阳县蜀河镇人,其祖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安县。清道光初年迁居旬阳县西关,开“王福堂”药铺,经营药业。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辗转旬阳,药铺遭焚,于光绪八年(1882)迁居蜀河镇,其父廖宗孝(又名廖魁)为县衙差人。廖鸿功5岁入师塾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县试,成绩优秀。光绪18年(1892)入县城敷文书院读书,学习刻苦,就读8年,课试皆名列前茅,故每月所得奖学金,除供伙食费外,尚有剩余接济家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县试,名列第一。第二年经院试中庠生。同年赴省城西安应乡试,因系衙役之后,被取消考试资格,含愤而归,从此开始教学生涯,直至1952年因病退休,前后达48年之久,为蜀河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廖鸿功的孙子廖大忠是一名退休教师,善于钻研文史,他收藏的1947年爷爷70寿诞时弟子书写的十屏贺寿联,为散文体,红纸黑字,缎子精裱,每屏300多字计3000余字。落款处由学生项鸿材撰联符家瑞楷书,报答恩师之心,跃然纸上。
据廖大忠介绍,保存了几十年每年都要拿出来看看,晒晒太阳,防止落灰生虫了。对后代也是个教育。保存爷爷遗物目的是让后人铭记先人遗训,传承尊师重教风气,倡导节俭反对铺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拥通讯员巴远君)7月25日,纪念建军90周年暨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红军镇红军纪念馆前举行。该馆是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今年命名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