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开洪 李孝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少数非贫困户“缠访闹”争当贫困户的思想严重。对此,旬阳县用“三治融合”厚植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用道德评议激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向善向好向上的社会新风气。
道德评议破解村民自治难题
安康市旬阳县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5个村(社区),46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村169个,贫困人口23348户62988人。将传统乡贤自治与现代治理有机结合,搭建群众自治平台,以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推动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在各村(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由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村精英”15至20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至3名,每季度开展道德评议1次以上。通过“听”群众呼声、“说”身边事例、“论”是非对错、“亮”正反典型,厘清是非曲直、提高自治能力。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道德评议1554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2105人次、后进典型1378人(件)次,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316处,帮教转化1312人(件)次;先后涌现出“旬阳好人”40名、“十大孝子”10名、美德少年36名,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37名;荣获“安康好人”8名、安康道德模范3名,荣登“陕西好人榜”9名,“中国好人榜”2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治融合”厚植社会新民风
安康市旬阳县结合实际探索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厚植“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民风民俗。
德治为基,成风化人树新风。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让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树立见贤思齐,诚孝俭勤、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营造新民风建设氛围,广泛开展“立百姓家训家规、传百姓家风家教”活动,立百姓家规家训十万余条,用“家”文化涵养传统美德,内圣“修身齐家”,用“和”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弘扬社会正气。
自治固本,民主管理促和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夯实“四民主两公开”村级自治制度,让群众选出自己的当家人,真正实现村民自治、自管、自育、自强。全县305个村(社区)完成《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的修订,四民主两公开制度运行规范有序,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主体作用发挥很好。法治兜底,重典整饬扬正气。县政府出台了《安康市旬阳县整治社会不良风气的决定》以“促守法、调纷争、打邪恶”依法治理为抓手,建立县镇村组四级调解组织,全县成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消费纠纷、劳资纠纷等1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组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143个,选聘人民调解员7695人,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新民风培育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浇树要浇根,扶贫要扶心。安康市旬阳县通过开展新民风建设,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精神问题,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
新民风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针对贫困户“等靠要”,非贫困户“争访闹”,旬阳聚焦脱贫攻坚开展专题道德评议会,集中对他们开展回访走访、集中评议、教育引导、劝教帮扶、化解矛盾,厚植“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新民风营造脱贫攻坚良好外部环境。全县6376名“乡村精英”成为新民风建设的“监督员”,精神脱贫的“裁判员”;毎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的道德评议,解决了1516件矛盾纠纷,受教育群众达到12万人次。脱贫攻坚数据清洗的544场道德评议,教育“等靠要”群众4100多人次,疏导剔除对象3200多人,自愿放弃贫困户政策“帽子”442户,放弃争当贫困户796人。
新闻推荐
阳光讯(陈康记者李孝华)为确保河湖生态环境健康有序发展,旬阳县公安局全面落实“河长+河道警长”机制。近日,县公安局、水利局、海事局联合清理取缔汉江江面“三无”打渔船(无有效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