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增芝
旬阳县养蚕大户王兴义是全市首届“养蚕状元”,也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作乡村养蚕“土状元”。
王兴义是旬阳县麻坪镇李家河村人,去年养蚕67张,张产46公斤,产茧3082公斤。人工饲料养蚕25张,饲养华康2号新蚕品种27张、箐松×皓月优质品种15张,小蚕共育50张,省力蚕台10套,全面采用省力化养蚕,大力推广全年多批次养蚕技术,全年养蚕达5批次。去年蚕桑综合收入19.39万元,其中:蚕茧收入11.09万元,小蚕共育收入0.5万元,桑园套种收入5.4万元,收烘蚕茧收入2.4万元,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2%。
2016年王兴义组建了兴亿蚕桑专业合作社,并兼任理事长,25户养蚕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小蚕共育+农户+合作社(协会)”生产模式,为蚕农提供小蚕共育和蚕茧收烘服务,提高当地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在合作社引领下,2016年全村桑园面积发展到820亩,年养蚕1560张,生产蚕茧65.5吨,蚕茧产值262.1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本村主导产业。
李家河村养蚕农户占全村农业人口的2/3,素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是一个老蚕区,蚕农一直以来沿袭老一辈人的养蚕习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受文化和环境影响,接受程度很低。王兴义从自身做起,以自身说法来带动全村,证明养蚕是可以致富的。他自有桑园6亩,先后流转土地26亩,通过新建、改造等措施,选栽强桑一号、农桑14等新品种建立丰产桑园,新栽果桑大十2100株,到2016年底,优质桑园面积达到32亩。现有蚕室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小蚕专用共育室220平方米,小蚕共育盒320个,共育室加温补湿、防病等硬件设施齐全。
王兴义是个憨厚普通的农民,却有着宽广博大的胸怀。他曾说:“我虽是个普通的养蚕户,但也是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只顾自己前进,发家致富固然让人羡慕,但那只是小自我的成就,把全村人都带领致富,那才是一个共产党员该成就的大自我。”2016年他带领大家转变养蚕观念,在桑园内套种土豆、蔬菜等作物50亩,套种总收入10万元。2016年春蚕期自筹资金新建一幢智能化蚕茧收烘灶,当年收烘共育户蚕茧5100公斤,仅此一项为蚕农增收2.4万元。近几年,他自筹资金购置桑园耕作管理的微耕机、伐条机、蚕室消毒高压清洗机等机具30余台(件),免费供入社蚕农使用,以此改变了全村蚕农过去低效益的人工劳作。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高考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经跨越40个年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镌刻着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印记,也记录下那些年关于青春、汗水、理想的故事。没人再怀疑“知识改...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