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熊彬彬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石泉县熨斗镇充分发挥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的作用,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读书学习,切实解决了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如今,主动走进农家书屋,从书韵墨香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汲取精神食粮、提升综合素质已在这个巴山小镇蔚然成风。
书屋里寻“致富秘籍”
“自从村里农家书屋开放之后,我经常去借阅一些蜜蜂养殖管护的书籍,在书中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让我受益匪浅。”熨斗镇板长村村民贾仕元开心地说。
贾仕元的哥哥贾仕斗说,他曾辗转各地打工,搬过砖、当过建筑工,回老家后,在弟弟的带动下学习养蜂技术,把养蜂产业做大。
“我从小怕蜂,也没有经验,但是几次的外出学习,让我对养蜂这件事情有了信心。”经过两年的不断学习与实践,贾仕元从“门外汉”
变成“土专家”,还带出了“徒弟”。今年上半年,贾仕元通过合作社销售了100余公斤蜂蜜,直接增收2万余元。
用书屋建“精神家园”
“农家书屋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是很好的学习平台。”蒋学富是集镇社区的一名老党员,在老街经营一家面馆,喜爱山歌的他常常自编自演,一边唱山歌一边打馍馍,这在游客看来,已是古镇一景。
除了书籍学习外,集镇社区群众仍然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长期阅读让蒋学富肚子里的“墨水”更浓郁了,创作山歌的积极性更高昂了。
以前大家闲了就打打牌、喝喝酒,如今到农家书屋看看书、聊聊天,文化服务站也在这儿,下棋、娱乐、学习,邻里间感情更深厚了,“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也悄然成为新风尚。
把书屋当“假期乐园”
“这里书籍真多,我们想看什么基本上就有什么,如果没有可以上报给综合服务站的大哥哥,他会联系人帮我们增加书籍。”熨斗小学读三年级的庞雅绫,父母忙着做生意,开学时间推迟,先联村综合文化服务站的图书角成了她和小伙伴的“打卡地”。
先联村农家书屋位于先联村搬迁社区的中间位置,让搬迁群众的孩子实现“楼上居住,楼下读书”的良好格局。
“老师说长期在家看电视会对视力有损伤,我就和同学约着一起去农家书屋看课外书。”从熨斗镇双坪村搬迁到先联村社区的张怡菲常常吃完饭就到农家书屋看书,这里成了小朋友们节假日的好去处。
新闻推荐
连日来,位于秦岭的山城石泉县,第一批春蚕陆续结茧,蚕农采收蚕茧上市,缫丝企业收购点和加工车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今年,受...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