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石泉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可喜变化在身边 老戴的穿着换代史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7-19 09:52   https://www.yybnet.net/

7月13日,家住西安市未央区明园社区的李蕊和李洋姐妹俩正在网上挑选服装。随着时代的变迁,色彩丰富的各式服装让人眼花缭乱。本报记者安涛摄

  本报记者 成全勃

  “改革开放40年,服装从灰黑时代走向时尚前沿。”7月12日,谈起服装的变化,即将从石泉县广播电视台退休的戴新成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前两天,我下班回家,看见卧室的两个落地衣柜都敞开着,木地板上堆满了花花绿绿的衣裳,老伴儿一边整理一边擦着脸上的汗珠,头也不抬地对我说‘快过来帮忙,把淘汰的衣裳抱出去扔了。\’”老戴打开了话匣子。

  要扔掉的这堆衣服中,有衬衣短袖、有裤子裙子,有长的有短的、有厚的有薄的,还有几件衣服连吊牌都没有拆掉。老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衣裳,有的还能穿,扔了怪可惜的。”“有的过时了,有的小了,有的掉色了,不扔,往哪儿搁?送别人,人家还嫌是旧的,现在就是农村人也穿得跟城里人一样漂亮。”老伴儿反驳道。

  “虽然60多岁了,但要按40岁来穿戴”

  戴新成的老伴儿从计生部门退休后,参加了珍珠河畔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她一起排练节目的女同伴个个穿戴时髦靓丽,她也越发注意穿着打扮,加上经常登台表演,有时还会到外地参加演出,比如模特走秀、跳舞唱歌、小品三句半等,她也就根据表演需要添购了不少新衣裳。人靠衣装马靠鞍,戴新成老伴儿说:“虽然60多岁了,但要按40岁来穿戴,不然真成老婆子了,何况还经常登台亮相,要注意形象。”

  戴新成说,老伴儿每天穿戴时尚,化着淡妆,精气神十足。春秋两季,长的短的风衣就有好几件,还有短装、牛仔装、毛衣等。冬天的大衣也是各式各样的,衣服色彩最丰富的是夏季,那些裙子让人眼花缭乱。家里的4个落地柜子装满了她的衣服。

  “老伴儿爱打扮,我自然‘不甘落后\’,衣服也是常换常新、多种多样。”戴新成说,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熟人见面都会夸一句,这让自己更有自信了。

  “新衣服不断地添置,老伴儿要隔三岔五把4个大衣柜清理一番。一开始,她把旧衣服整齐地放在收纳箱里,时间久了,七八个收纳箱放在屋里既影响美观又占地方,而且新衣服还在源源不断地买回,最后实在没地方放了,老伴儿只好让我把淘汰的一箱箱旧衣服扔到街头的垃圾桶中。”戴新成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如今人们穿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衣服,戴新成时常回忆起过去没衣服穿的那种窘境。他说,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穿新衣服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奢望。1954年,全国城乡开始凭布票限量供应棉布,一人一年凭布票买的布料还不够大人做一件新衣裳。毛巾被、毛线、床单、毛巾、蚊帐、枕芯、枕套等纺织品一律凭票供应。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还未实行,一个家庭大多有三四个孩子,有的多达七八个孩子。戴新成兄妹4人一年到头很难穿上新衣服,有时候几年才能穿一套新衣服。国有百货公司和供销社基本没有成衣出售,人们要做新衣服,就得等到按人分配的布票到手后,拿布票到百货公司或供销社买布,然后再请裁缝缝制成衣。

  “记得有一次,父母请石泉县池河镇有名的王裁缝来我家做衣服。我们兄妹4人,我排行老大,父母只给我们3个大的做了,没给最小的弟弟做,因为那时候基本是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了,再给老三穿。”戴新成说,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在父母心中,孩子大了,也知道“臭美”了,就想穿得体面些。而小孩子就不一样了,懵懵懂懂,只要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不会在意衣服是新的还是旧的,也顾不上样式有没有过时,大小是不是合身。他说:“在家中,老大总是责任最大和干活最多的,但往往也是穿新衣服机会最多的一个。”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人们对穿打补丁的衣服司空见惯,补衣服在农村妇女中还是一门很吃香的手艺。”戴新成说,小孩子好动贪玩,裤子上膝盖和屁股的位置往往是补丁最多的地方,而大人们经常用扁担挑东西,衣服上最先打上补丁的基本在肩膀位置。

  “当时,人们在穿戴上差别不大,衣服的布料以粗布为主,颜色以蓝、灰、黑为主,样式上除了一些中老年妇女会穿老式偏襟衣服外,其余的不论工人、农民,还是干部、知识分子,50年代基本穿苏式服装,60年代基本穿中山装,70年代基本穿改良的军便服,没有多大差异,更谈不上什么个性了。”戴新成说,20世纪70年代,旗袍、布拉吉、西装等一度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象征,大街上男女老少清一色穿着草绿军便服。

  1983年戴新成结婚时,狠下心到百货公司花28元买了一件中山装,这笔钱几乎是他一个月的工资。这件中山装是化纤面料的,很薄,而且皱皱巴巴的,穿脱时会“啪啪”地放电。“翻出早年泛黄的照片看,宽大的中山装套在我瘦弱的身板上,20多岁的人,活像一个小老头。”戴新成有些自嘲地说。

  “服装变化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外面的时尚风潮涌入山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街道上人们的着装变了。街头小伙子最时尚的装扮是喇叭裤、大卷发、蛤蟆镜,手提一个四喇叭的录音机,边走边播放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戴新成说:“我当时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赶了一回时髦,到老街店铺花了近20元做了一条淡蓝色的涤卡喇叭裤,裤脚有七八寸宽,走起路来像两把大棕扇子,扫来扫去的。我还到理发店烫了个大卷发。回到家,父母对此很看不惯,父亲黑着脸说‘你这种大喇叭裤是街上二流子穿的,不符合你的身份,快去换了,不然我就要用剪刀把你这大裤脚剪了!\’”

  “最近一二十年,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工资卡上的数字也不断增长。”他说,转眼间到了花甲之年,收入增加了可喜,可岁数大了烦恼啊。咋办呢?用老伴儿的话说,就在衣着上翻花样,“装嫩”呗。他告诉记者,如今他买衣服都是往年轻一二十岁的年龄段考虑,年轻人中流行的衣服款式自己基本都有。春夏秋冬的衣服按季节分类挂满了衣柜,还有各种包、围巾、帽子、鞋袜等。

  改革开放以来,追求时尚、个性化逐渐成为人们着装的主要特点。戴新成感慨地说:“服装不单能‘蔽体\’,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证明,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烙印和缩影。”

新闻推荐

主动作为把事干好 ——记安康市石泉县县长周耀宜

 本报记者张斌峰  说起石泉的县情,周耀宜一清二楚;说起石泉的特色,周耀宜如数家珍;说起石泉的发展,周耀...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开放40年可喜变化在身边 老戴的穿着换代史)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