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石泉新闻 > 正文

张记铁匠铺

来源:安康日报 2017-08-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参加工作住进县城一转眼已经三四十年了,家乡的许多事情都淡忘了,但我唯独忘不了池河集镇老街头的“张记”铁匠铺。

农耕时代,“吃大锅饭时”,乡村的匠人中铁匠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那时农家所用锄头、镰刀、犁铧以及铁铲、铁勺、弯刀、菜刀、剪刀等等,全都是经过铁匠一双手一锤一锤地打造出来的,所以长久以来我对铁匠师傅充满着一片敬重之情。

池河街头柴巷子口那棵大麻柳树下有一间不大的门面,门口盘着一蹲四四方方偌大的冶铁炉台,炉台旁支着约半人高的铁砧。经营铁匠铺的是一家三口,掌钳的师傅姓张,人称“铁匠张”,是“张记铁匠铺”的第三代传人。抡大锤的是他的儿子张能,二十出头年纪,脸膛黑里透红,虎背熊腰,犹如一尊黑塔。一年四季戴顶破草帽,腰里围着帆布腰围,脚上也绑满了厚厚的护布。

拉风箱的是张铁匠的女儿,小名秀秀,柳叶眉,双眼皮眼睛,嘴角一颗黑痣,见人一脸笑时,脸颊上陷出两个深深的酒窝,越发惹人爱怜。秀秀的母亲离世早,她便成了家庭主妇,做饭、洗衣、料理家务,抽空到铺子帮忙拉风箱,风箱啪啪啪地响,煽的炉膛里的火舌高窜,那火苗把秀秀的脸庞映得红红的,使她显得更加妩媚美丽。

生产队那阵子,铁匠张的铺子生意红火。今天为王家打把镰刀,明天为李家制张铁犁,后天再为廖家打把弯刀、菜刀……那时农业学大寨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处修田造地,改造河山,还得经常为生产队锻捻钢钎子,队里也不亏他,锻捻一把钢钎子记几个公分了事。

那时池河集镇每逢“三六九”赶场,秀秀便把那锄头、铁犁、镰刀、菜刀、斧子、钉耙等铁器用背篓背到集市中心,捡人多处摆下出售。因为她家的铁器是人老几辈祖传的,手艺精,样式美,结实耐用,钢口特好,很受当地农民的喜欢,往往赶场里所带铁器一时三刻就卖完了。

谁料到了“割资本主义尾巴”那阵,上边派工作组驻进小镇搞“社教”,平静的小镇不安宁了,那位戴着鸭舌帽的干部大会小会说:“张记铁匠铺打铁是搞个人发财,典型的资本主义道路,必须停业!”鸭舌帽干部还派“民兵小分队”几个二杆子将铁匠铺的铁砧、火钳、大锤、小锤、风箱和辛苦所打的许多铁器统统没收,并开大会批评了铁匠张。从此铁匠铺的炉火便熄灭了,惟留下那蹲四四方方的冶铁炉台,似乎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再后来,铁匠张郁积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女儿秀秀也出嫁外县,儿子张能远走他乡,给人当了上门女婿。好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说散伙就散伙了。

我每次回池河镇都要去看看柴巷子口的张记铁匠铺的遗址,这里已经变成了五层高的大楼房。我仿佛看见那蹲偌大的土炉台,隐约看见炉火通红,耳边听见风箱啪啪,铁锤叮咣响,幻觉中只见铁匠张一家三口忙忙碌碌打铁的身影在眼前晃动,还有秀秀妹子一笑脸上露出来的两个深深的酒窝……

□ 戴新成

往事如烟

新闻推荐

刘智华: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

昔日在外务工的,纷纷返乡创业了;过去安于现状的,如今借助利好政策开始搞产业了;以前小日子过得还能将就的,现在逐渐发展成“创富能人”……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安康市石泉县中池镇老湾村,正在经历着脱胎...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记铁匠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