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石泉新闻 > 正文

《阳光报》记者走进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 寻求路子让老百姓在帮扶政策之外得到富裕的长远发展

来源:阳光报 2017-06-13 04:11   https://www.yybnet.net/

冯上宁看着养的蚕,心里乐开花

曹芳林农忙时候回家乡种植水稻

村内开办合作社

记者 董宁宁 文/图

采访手记

“脱贫攻坚战是我们现在要打的一场硬仗,我们要在这场战役中不断地开拓眼界,寻找商机,帮助军民村的老乡找到一条可长期发展的致富路子,从根子上解决他们贫穷。”面对军民村的现状,第一书记陈涛感慨的说。

军民村位于安康市西部的石泉县中池镇内,距安康市90公里,距石泉县城近30公里。军民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较深。全村1515人,在2014年统计时,该村的贫困人口高达262户744人,占总人口的一半。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截至去年年底,军民村所有贫困户如数脱贫。

据资料显示,该县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县内山峦叠嶂,北高南低。自然条件具有南北过渡色彩,主要以南方特色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藏种类繁多,各类植被130余种,野生动物较多。

在气候、地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发展当地经济,使老百姓在帮扶政策之外寻找到长久发展的新路子。带着这些疑问,《阳光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该村的驻村工作队相关干部及部分村民,以寻求答案。

现象

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规模小且市场不稳定

军民村土地肥沃,人均土地占有率相对较高,普通家庭人均2亩地。但由于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所种农作物的种类单一,当地群众可选择的种植物只有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红苕等,其中水稻只够一个家庭一年的口粮。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上地处偏远的缘故,很少能卖到好价钱。无奈之下,不少群众只能将玉米、红苕等农作物作为饲养牲畜的食料,以便在养殖产业中增加收入。

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普遍

因为贫穷,军民村很多家庭的青壮劳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以此来缓解家庭的生活压力。记者走访时发现,多数家庭的孩子上完初中后,就选择早早地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多年,成为了家庭收入的“主力军”。现在留守老人、妇女、孩子成了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村民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较为严重

相对于周边同邻村来说,军民村自然禀赋及基础条件又显得较好,村民多年来通过养蚕、畜牧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不少农户也通过自身努力在村内建房或在城内购买房产,改善了家庭面貌。但多数村民受小农思想制约再加上自身容易满足,使得产业呈小规模、零散化发展状态,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较为严重,村内大规模发展产业几乎为零。

村内基础设施差接受信息渠道窄

2016年之前,该村主道较窄、组级道路硬化延伸覆盖不足,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运输条件极不便利。同时村内不通网络,个别家庭手机信号不稳定,村委会内无电脑等现代办公条件,致使村民接受外界信息相对比较落后,对外界有发展前景的好项目知之甚少。

措施

包抓单位身先士卒解决村貌环境促发展

作为军民村的包抓单位,石泉县委组织部2016年成立了驻村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来到村里驻村蹲点,以便更好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工作中,工作队长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430户群众进行一户不漏地走访,广泛征求群众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后,与镇村干部反复讨论,查找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并邀请农林、水利、国土、环保、发改等多个部门领导到村实地查看论证。制订了《2016年包抓军民村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打基础、以项目资金整合为保障,综合运用项目资金扶持、以奖代补引领、技术培训扶智、思想教育强志的办法,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脱贫工作思路。

为了开展“三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工作队制定《2016年组织部包抓军民村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筹集资金1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贫困户发展蚕桑、畜牧养殖、红薯种植等主导产业,并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解决贫困户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的问题。截至去年年底,该村贫困户养蚕209张,养猪124头,养牛40头,养鸡3198只,种植订单红薯130亩、玉米214亩、水稻62亩、油菜56亩,劳务输出71人。发放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3.8万元,发放扶贫专项贷款46户217万元,组织县外考察观摩1次、县内2次,村内技术培训4场次。

针对青壮劳力较少方面,驻村工作队逐一入户进行思想引导,鼓励他们在照顾好家里老人,带好孩子的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发展家庭种养,让外出创业的“顶梁柱”能够安心在外创业,实现家庭双增收。为此,县组织部为外出务工者提供路费补助,并且为留守人员寻求家庭种养路子,在蚕桑、畜牧及特色农业方面提供技术培训,并给予适当的资金奖补,以此鼓励留守人员参与产业发展。

针对村民小富即满思想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组织部分有发展意愿的村民外出观摩,考察发展好的农业项目,学习外界好的做法及成功经验。仅2016年就外出三次,并将外界好的做法带回本村,县委组织部出资10万,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由村支部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红苕、加工粉条,解决了村内部分闲散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带动了贫困户增收。此举大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发展热情,使其对发展增收有了十足的信心。部分村民积极行动,扩大现有家庭产业规模。截至2016年年底,村内新建桑园30余亩,发展特色苗木花卉1户14亩,养牛5头以上8户,千头生猪养殖2户,产业规模扩大化态势初步显现。

同时,工作队针对部分小组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积极申报扶贫项目,争取到2.5公里通组路、2座便民桥、5处安全饮水工程、集中安置点等项目已经全面完成,村内基础条件提等升级,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广电网络、电信宽带均在11月底前进村入户,网络的畅通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组织部还筹集资金10万元,给该村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路亮了村民致富的路也“亮了”。

军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石泉县远教办主任赵康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抓设施配套打牢发展基础,抓产业发展谋求增收突破口,抓教育培训增强村民自我造血能力,抓村级班子强化脱贫的政治保障,通过这些最终实现军民村稳定增收有产业、基础完善有提高、村风和谐有精神,班子团结有力量。”

声音

曹芳林:坐享其成要不得

“现在各种政策都好起来了,我就想着要好好干干,不能啥事都靠国家、靠帮衬,要在好政策的条件下,好好发展成规模的产业,这样才能甩掉贫穷的帽子。”家住军民村六组的58岁村民曹芳林告诉记者。

曹芳林是全村少有的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16亩玉米,6亩水稻,2亩红苕和1.6亩土豆,同时还饲养了4头猪,20多只鸡,每季养2张蚕。每年农忙时他在家忙完农活,就选择外出打工,不辞辛苦的他先后在山西做过煤矿工人,湖北做过建筑工人。家里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中专已毕业,女儿也已于去年出嫁,现在每年家庭收入近10万元。

2014年,曹芳林的妻子因摔倒伤及肺部,两次住院花了十几万元,使得家庭捉襟见肘。在2014年评定贫困户的时候,将他们家也列入其中,生性好强的他默默地通过劳作来证明自己,并于2015年底实现脱贫。

“人不能懒,不能老想着自己穷就理所应当靠别人、靠国家来帮,坐享其成要不得。能动就要自己动,种在地里的庄稼、自己饲养的家禽,只要你用心去经营了,肯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据了解,因为家乡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产业,农作物和牲畜都卖不上好的价钱,为了增加收入,摆脱贫穷的帽子,曹芳林每年有近9个月是在外面打零工赚钱。外出后,家里的农活和家禽全部由妻子一人打理。“自己在外面干活,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身上,也真是苦了她了。”采访中,曹芳林说起妻子,言语里满满的愧疚感。

交谈中记者得知,曹芳林的儿子现在已经毕业,在外打工,曹芳林每年农忙时间在家料理农活,忙完后也出去干活,妻子在家经营土地和家禽,去年通过移民搬迁项目补助,家里还在池河镇(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购得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对于目前的生活,曹芳林比较满意。

他讲到:“现在政策好,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上的道路也都硬化了,交通特别方便,驻村干部还协调给我们安装了路灯,现在日子越过越美好。但越是这样,就越不能等、靠、要。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庭的面貌”。

冯上宁:路越走越宽敞,日子越过越轻松

家住军民村5组的58岁村民冯上宁家有3口人,患有慢性病的他早年在江苏一木材公司打工,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渐渐吃不消,就选择了回乡来发展产业,想把自家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起来。

“儿子在外面打工,平时家里就我们两人,咱们村的驻村干部经常会上门,在聊天当中也鼓励我发展自己的农业产业,我想着自己跟土地,跟农村打了一辈子交道了,很有信心能够发展起来。”交谈中,冯上宁这样讲道。

随后,冯上宁通过县上的产业奖补,以及政策内的5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了2头牛和蚕具,准备好好发展。今年,他在家种植了4亩玉米、1.5亩红苕、2亩土地、1.6亩水稻,同时还养了2头猪、几十只鸡、每季养5张蚕,这样的规模,在当地已经算大户了。“多亏国家政策好,把我们老百姓都扶持好了。我们这里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有的主导产业规模都太小,跟市场不对接,所以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好了,在政策的扶持下,我每年养蚕就能收入一万多元,再加上种植和养殖的收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轻松了。”

下一步,老冯还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规模再扩大一些,朝着特色农产品方向集中规模发展。通过移民搬迁项目,老冯还在县上购买了一套87平米的房子,“接下来就可以给儿子娶媳妇了”,说到这里,老冯的心里美滋滋的。

“国家变强了,人民的生活也变好了,这几年,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来到我家后态度好,又亲切,我的想法和他们沟通后,他们也都特别支持,还要帮助我发展壮大呢。”业余时间喜欢写作的老冯喜欢写写东西,记者在他家门前看到了去年他自创的春联,下联找不到了,上联写道:“好政策扶我跨步脱贫路”······

新闻推荐

市人大机关推进市直部门包抓帮扶石泉贫困村

本报讯(记者魏涛)6月10日上午,市人大机关召开市直部门包抓帮扶石泉县贫困村工作推进会,交流今年以来部门驻村包抓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关要求,推动进一步做好包抓帮扶工作...

石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市场短波2017-06-12 00:00
猜你喜欢:
遍洒爱心在乡村2017-06-06 08:52
评论:(《阳光报》记者走进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 寻求路子让老百姓在帮扶政策之外得到富裕的长远发展)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