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杨鑫这样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石泉有64名。他们曾经触犯了法律,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一段崎岖的旅程,虽然法律准予他们在社区这个大环境改过自新,而人生的救赎过程却是痛苦和曲折的。
究竟该怎样管理这些在社区服刑的罪犯,这是摆在基层司法行政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石泉县司法局积极探索,精心谋划,开展以“四个三”为主要内容规范执法活动,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三分精准管理
说起过去,杨鑫忍不住流下眼泪。小时候父亲就不在了,身体不好的母亲还得想方设法挣钱养活他和姐姐,根本没有时间来管束他,刚满18岁的杨鑫于是出来“混社会”。一年多前,杨鑫在一次为哥们“出头”的过程中拿刀捅伤了对方,被石泉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杨鑫被送到城关镇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刚被矫正的那会儿,杨鑫有些抗拒。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开导教育下,杨鑫逐渐走出了阴影,人也逐渐变得温和起来。
杨鑫的变化,正是得益于石泉县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的“三分精准管理”模式。按照方案,社区矫正机构对矫正期在3个月以内或入矫后的前3个月心理评估为异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一级管理,强化学习教育,每日进行三次定位,每周到司法所报到。对入矫3个月以后心理评估为正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二级管理,做到“日定位、周闻声、月见面、季走访、年评议”。对矫正期在6个月以上、矫正期满前3个月的社区服刑人员实行三级管理,做到“周定位、周闻声、月见面”。
杨鑫刚刚进入社区服刑时实行是最严格的一级管理,几个月后,通过日常表现和心理测试,杨鑫的管理级别降到程度最轻的三级。如今杨鑫成为一名服务社区群众的“快递小哥”,幸福的日子正在向他招手。
三线综合发力
社区矫正工作离不开教育和帮扶,“三线综合发力”是石泉县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尝试,是在社区矫正机构主导下,依托镇、村(社区)、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团体等,构建专群结合、专业社团、专家学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化新型帮教帮扶模式。通过司法局全程监督指导,司法所加强日常监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非执法类工作,来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眼前的这个女孩叫周丽(化名),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在2016年9月,她却因为组织、领导传销罪被石泉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被送到社区进行矫正。
入矫后,周丽的思想包袱很重。为了缓解她的思想压力,社会公益组织石泉义工联主动找到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易守云还主动和她结成帮教对子,时常对她进行心理辅导,经常带她参加公益活动。慢慢地,周丽从阴影中走了出来,短短几个月,先后参加了贫困村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为孤独老人服务、社区环境治理等公益活动。周丽性格逐渐开朗起来,思想也日趋成熟。
三化增强保障
家住石泉县池河镇的廖凡(化名)常年在外务工,2015年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两年三个月,随后接受社区矫正。
在入矫宣告后进行的首次谈话中,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到廖凡的父亲刚刚出了交通事故养病在家,自己又被执行了罚金刑,生活十分困难,想继续外出打工。司法所人员向他详细讲解了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强调了纪律。根据相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居住地,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地域范围。廖凡听后,立即低下了头不再言语,情绪极度低落。
为消除廖凡对生活的担忧,司法所工作人员经过走访核实后,及时为廖凡一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为他的父亲提供法律援助,解决他的生活烦恼,使廖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法律的温暖。
此后,廖凡每周都按时到镇社区矫正办公室报到,积极主动参加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汇报生活和思想情况,司法所和他也建立起亦管亦帮的良好互动关系。如今的廖凡自己兴办了绿色养殖场,日子一天天走上了正轨。
这些矫正成效,正是得益于石泉县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三化保障”。石泉县司法局副局长徐元洪说:“在工作中,我们实行矫正队伍专职化,进一步充实县、镇两级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按照省级示范县标准,抓好县、镇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实行监督考核常态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配合,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机制,依法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实现三个提升
石泉县建立的这种权责明确、执法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社区矫正执法体系,使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能力得到提升,社区矫正干警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得到提升,全社会参与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0名,解除矫正186名,无一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有力地维护了石泉社会总体平安稳定。
新闻推荐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委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第二十五批)
(第二十五批)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