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个硬任务,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如何发挥支部的先锋作用,实现精准党建与精准脱贫的深度融合?安康市提出“支部+X+贫困户”模式,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市场经营主体这个“X”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载体,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带动,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石泉县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都得利”让胜利村人都得利
饶峰镇胜利村,地处川道,又在210国道旁,但却长期是个贫困村。
2015年,在外创业有成的杨卫东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创办了都得利农林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种植核桃、枇杷、黄花、食用百合、药用牡丹等,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贫困户以劳力入股,带动80户100人脱贫致富,用“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村里除了杨卫东自己创办的公司,还招商引资来陕西神州秀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和石泉县盛禾牧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村支部从规划、用工、市场等环节进行统筹,3家企业年吸纳附近用工200人,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本人进入企业务工、带资入企年底分红,短短一年半时间,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550多万元,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4000多元涨到了8000多元,逐步实现由农民到股民、由村民到业主、由农民工到技术工人的华丽转身。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所有设备都安装调试完毕,目前正在协调手续,如果一切顺利,很快就可以正式投入运营!”池河镇明星村党支部书记刘家满介绍说,明星村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养猪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着力打造“陕西生猪第一村”。
明星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引领发展。村上设一个党总支,总支下面有一个综合支部,两个产业合作社支部,将党员划分到产业支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员、支委、村委和监委作用,彻底解决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例如生猪产业合作社下设物资服务部、技术服务部、销售服务部和供精站,注册了“牧兴园”商标统一销售猪肉,目前共有社员451户,年饲养生猪12万余头,年出栏生猪8.4万余头,年产值达1.7亿余元。
目前,石泉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9个,带动农户超过一万户,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得到了有机结合。
青山绿水金饭碗
石泉山清水秀,景点众多,仅后柳镇的中坝大峡谷和后柳水乡两个景点,2016年十一小长假就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是石泉旅游的一张名片。
后柳镇因地制宜,以支部引领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发展,形成“支部+景区+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前不久,后柳小三峡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柯亚菲召集6家农家乐负责人,与30户贫困户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协议》。农家乐和餐馆业主们获得生态健康、绿色有机食材,贫困户们不愁销售,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旅游市场投放量向贫困户倾斜,项目资源、资金向贫困户倾斜,石泉县依托旅游资源,带动发展产业、就地创业、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发展了5个旅游示范村,501户贫困户1947人从中受益。
能人的作用是巨大的
后柳镇前峰村的90后小伙子尤自勇,去年辞职返乡创业,在村支部支持和协调下,流转了30亩土地开始种植莲藕、养殖土鸡和山羊,目前已种植莲藕150亩,直接带动贫困户25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喜河镇长阳村的养鸡大户王彪,2009年返乡创业,从一个个体养鸡场发展到如今的长阳沟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天池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经有60多户养鸡,20多户规模超过千只,总存栏量近7万只,年产值120多万,带动贫困户40多户,人均增收近千元。
为充分“+”出能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选好、育好、管好、用好能人,石泉县以村支部为单位鼓励培养村上涌现出的能人大户,引导先富带动后富,真正达到共同致富。目前,全县有161个能人,带动贫困户1878户5756人脱贫致富。
石泉县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贫困村为脱贫攻坚第一战场,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不断扩大“X”覆盖范围,创新带动模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脱贫攻坚路上,高擎党建这杆旗。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马锐周歌)2月16日晚,石泉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在城区迎宾路中段一处宾馆内查获赌博违法行为,7名涉赌人员被行政处罚,涉事宾馆前台服务员因未按规定履行实名登记要求,受到严肃处理。当日23时...
石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