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有梦想才有希望。中国梦照亮前行的步伐。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而个人之梦须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寻梦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中国梦·百姓梦”栏目,聚焦普通市民的梦想和寻梦的足迹。
42岁的他,身上贴着两张特殊的标签:残疾人和养殖大户。他的名字叫黄银华。
黄银华是仁和区中坝乡学房村头道河组的农民,年养猪出栏500头,养兔400只,年纯收入达12万元,是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在党的十八大春风吹拂下,黄银华有了自己的梦,并为梦想发奋努力……
标准化的“猪圈梦”
2岁时就身患小儿麻痹症,42岁的黄银华并没有想像中的软弱,相反显得很坚强。
每天清晨,黄银华都比太阳起得早,和妻子一起为猪圈里的300头猪和兔笼里的200只兔忙碌着。到地里割黑麦草,将潲水、豆渣、饲料等科学配料,进猪圈打扫卫生,为猪注射疫苗,驾驶农用车进城拉潲水和饲料,上网查询养殖技术……黄银华很忙,但他和妻子的日子过得却很滋润。
“我的50个猪圈,修了三年,投资20多万元,但还是很简陋,一半的猪圈还在土房子里,不合格也不标准。”谈起养猪的未来打算,黄银华说,希望在2年内,筹50万元建一个标准化的猪圈,科学养殖,那样才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更出效益。
谈起这个标准化的“猪圈梦”,黄银华的脸上流露出一份执着和坚定。
科学养殖的“技术梦”
为了生活,黄银华先后做过技术员,卖过小菜,干过屠夫,当过餐馆老板,还修过钟表……他一直用行动改变着“残疾人干不成大事”的认识误区。
“直到2007年,才确定了走养殖这条路。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黄银华兴奋地对笔者说。
为了改良品种,2008年黄银华只身一人两次到昆明考察大型养猪场,并且买回了两头价值6000元的种猪。2012年,他养的猪患了高热病,损失了40头猪,这让黄银华开始钻研科学养殖技术。
如今,黄银华已经算得上是全乡、全区的养猪“土专家”了。多年的养殖积累,他总结出四点经验:一是自繁自养;二是疾病早防;三是细心卫生;四是把握市场。
“我的技术,离高标准养殖场的养殖技术还差很多。下一步,我还要不断拜师学艺,抽时间进网络学校,将养猪、养兔、养羊等技术学精学透。只有科学养殖,才能稳赚大钱!”说起这个科学养殖的“技术梦”,黄银华满脸透出精明劲。
共同致富的“合作社梦”
黄银华小时候家境很穷,加之身体残疾,仅读完了初中。
1998年,前妻丢下孩子离他而去。为了孩子上学,为了一家人生活,黄银华曾多次向亲戚朋友借钱。
1992年,国家免费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做手术,这让他走路不再摔跟斗。但出院时,他却为拿不出200元的住院生活费而泪流满面。
“我吃过很多苦,也受过不少冷落,但党和政府却很照顾我,让我坚定信心,不再退缩。我修这200多平方米的砖房,政府还给了我1万元的补助。我还想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让乡亲们和我一起走向富裕。”黄银华这段话既包含感恩,又包含着冀望。
富裕起来的黄银华,经常将猪仔赊给拿不出钱的乡亲,待其养大卖了后再还本钱。2010年,黄银华将价值3000元的10头母猪仔送给了本乡4个村的残疾户繁殖,帮助他们脱贫。可是有4户却将猪杀来吃了,这让他很痛心。
在黄银华宽敞的场院里,他高兴地谈起了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合作社梦”。
黄银华还告诉笔者,他心中其实还有第四个梦想:“我可不可以入党?”当大家告诉黄银华“党组织可以考虑培养他”时,他迈出房门那一刻的脚步显得更加坚定。
新闻推荐
□李丰硕听朋友说仁和区中坝乡的草莓熟了,趁着元旦假期,带着孩子与朋友一起驾车前往。经渡仁西线路口进入中坝乡,出城9公里就到了中坝乡草莓基地。一眼望去,低洼处一片绿洲。车辆渐渐慢下来,路旁...
石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