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唐正飞 文/图
炉火通红,铁融成水,锤起锤落间,敲打的火星四溅。待成型的铁器浸水冷却后,拭一把额头的汗水,笑容被火光映得通透亮堂……总有人相信,铁匠师傅就是“铁打的人”,叮当作响的铁匠铺,也曾是一个红火的营生。
而今,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制作,铁匠的角色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成为留住乡愁的一抹记忆。
十来岁师从姑爷,靠打铁衣食无忧
安康城区枣园路泸康酒厂老厂区向东50米南侧,两间不起眼的老式低檐砖木房子里,搭起了上方拱形半封闭的砖混火炉,旁边两个木墩子支起来的操作台前,56岁的黄师傅右手拿锤、左手拿钳,正全神贯注地敲打着刚从火炉中取出来烧得通红、初具形状的洋镐。
黄师傅出生于1964年,十几岁就师从姑爷入了铁铺行,直到1983年,告别师傅只身前往离张滩老家24公里之遥的平利老县镇,砌火炉、买木炭、支风箱、购钢材、搭铁台,开起了自己的铁匠铺。当时交通不发达,加之炼钢厂又少,钢铁原料匮乏,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上乘的好材料。那时候,即便是地上掉的碎渣下脚料,都要像宝贝一样收起来,集中回炉锻造再利用。生意有了起色,黄师傅从河南购来气锤,用鼓风机代替了使用多年的风箱,铺子里的员工也增加到5个。逐渐稳定下来后,携家暂居在老县也算是进一步扩大经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2002年举家回到了安康租了这个店子,经营起了现在的铁匠铺。
黄师傅的店没有店名,也就没有了招牌。前后共四间,前面两间算是门面,一间主要堆放麻花钢等原材料和洋镐、锄头等成品,一间作为主要经营活动场地;后面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做了临时的厨房。黄师傅说,以前铺子生意好的时候店里最多有7个吃饭,晚上也在店里住。店前、店内、厨房的三个火炉印证着黄师傅的话。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虽然原始,但实用;虽赚不了大钱,但养家糊口不成问题。据黄师傅介绍,以前张滩街上(不足1公里)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家铁匠铺,主要打制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犁、耙、锄、镐、镰等农具,还有瓦工、篾匠、木匠、杀猪(牛、羊)匠等用锤、錾、瓦刀、推刨、屠宰刀等工具,也有部分如菜刀、锅铲、火钳、炉子等炊具,此外还有如斧头、剪刀、门环、泡钉、门插等生活用品。每家铺子铁匠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家家生意也算得上红红火火。
打铁40余年,好手艺吃得香
“黄师傅,昨天放在铺子里的钻头(处理)好了没?”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问。“在门后面看是不是你的。”黄师傅说。收拾好锻打好的钻头,男子在裤兜翻出两张皱巴巴的10元钱递给黄师傅,见黄师傅双手都在忙着,就将钱放在简易的操作台上。
男子刚走,一辆摩托车又停在了店门口,刚从基坑工地下来的祝工,拎着一个蛇皮袋子,径直走到黄师傅身旁,“黄师傅,把这几根风镐头给打一下,磨钝了,不好用了。洋镐有点短了,能不能重新再接一截?”边翻来覆去的看着边说:“这个(洋镐)还好着,不用接,直接打尖儿打长一点就行了。”
“那也行。”黄师傅接过祝工手中的风镐头和洋镐,逐个放入火炉中。“今天能打好吗?明早一上班就要用。”祝工又从蛇皮袋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说:“这把菜刀买了也没用几次,钝的很,磨也不行,请你帮忙看下。”接过刀,黄师傅看了看说:“刀口太厚了,用砂轮打磨一下就好了。”话毕转身回到店内,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砂轮,“你拿去用吧!”祝工问多钱,黄师傅说:“算了,不要钱,你拿去用吧!放在店里闲着也是闲着。”转身取出火炉中烧得通红的风镐头,抡起铁锤锻打起来。经过锻打、开尖、入水、再入火炉煅烧,入水出水间完成淬火,风镐头、洋镐处理好了。
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祝工的洋镐跟平时的不太一样?黄师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铁具因为使用环境不同,形状、材质、工艺也就不同。祝工是店里的老顾客,主要在工地挖基坑,平常的洋镐在小小的基坑里施展不开,所以他的洋镐一定要带点儿弧度,呈月牙状,这样蹲在、跪在基坑里就容易施展。从黄师傅口中得知,别的地方(铁铺)加工出来的铁具要么太直,要么歪了 ,要么淬火处理的不好,容易磨损。
家住县河镇、从事水电工的余先生是黄师傅的老顾客了,他说:“黄师傅手艺好,活就做不完,每次过来(他)都在忙。以前在别的地方(加工钻头)用几天就不能用了,要么开裂,要么磨损的快,上次在这儿加工的用了好几个月既没开裂也没怎么磨损。”
黄师傅的铁艺生涯一干就是40余年,用黄师傅自己的话说:“铁匠这行虽然脏、虽然苦,撂下了,农民哪里去买锄头、挖镢,匠人哪里买锤、錾、刀……打了一辈子铁也早就习惯了,闲在家里也急。”
“好钢用在刀刃上”,匠心赢得市场
采访过程中黄师傅一直在忙,只有将铁料放在火炉加热时,或抽烟,或喝水时才会聊上几句。当有顾客来铺子买铁具、取走加工好铁器时,黄师傅和他们简单的交谈着,告知其要的东西放在那里,顾客自行挑选、装捡,当看到黄师傅手上并没有闲下来,继续打造着铁器,顾客就将钱放在“操作台”上。
顾客上门,黄师傅为什么“不冷不热”对待?黄师傅说:铁具制作是热处理的手艺,火候也是最检验铁匠手艺的,不同材质、不同气温、不同铁器所需的火候也是不同的。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铁器质量的好坏,所以要“趁热打铁、一次成型”,尤其是在淬火阶段。对于淬火可有讲究,钢铁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高碳钢一般用油来淬火、低碳钢则用水、中碳钢根据用途而定,同时和四季气温变化也密切相关。火大了容易出现裂纹,火小了铁器的硬度不高,容易受损变钝。
除了淬火,“好钢还需用在刀刃上”,黄师傅铁铺打造的铁器的原材料大都是麻花钢,40余年的经验累积,一截麻花钢在黄师傅手里掂量几下就知道钢材的好坏,是出自大厂还是小厂,适合做什么工具。上手凭目测不断翻动,使原材料变方、圆、长、扁、尖均可。
黄师傅拿打制菜刀为例,介绍了铁匠“硬茬活儿”——传统打法采用的是夹钢技术,将一块上好的钢材夹在两块铁中间,经过几十次的锤炼,直到三块钢铁完全粘在一起。在经过加热、锻打、夹钢、打磨、淬火等十几道工序才能把一把菜刀打制好。如何检验是不是传统工艺的菜刀,菜刀的质量如何?黄师傅给出了答案,开刃磨好的菜刀可以利落削钢筋,不会出现卡顿。“除了几个在世的老铁匠会搞,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掌握这项技术了。”
时代进步,铁匠铺期待传人
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是一种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的原始锻造工艺,活着就如入地狱。常年坚守在炼炉旁,岁月在黄师傅的铁铺流逝,并在黄师傅的双手、脸上、头上留下了痕迹。
现在年龄上来了,生意也少了,黄师傅早上7点才从家里出发,7点半不到就开始一天的铁匠生活了,天黑才准备回家。有时顾客打了电话晚点来取东西,就会多等一会儿。
今年七八月份气温正是三四十度的时候,黄师傅还是一如既往地早早来到铁铺里,围着火炉,打造铁器。中午时分在汉阴工地搞运输的儿子黄金超,得知黄师傅还在铁铺围着火炉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赶回铁铺,“这么热的天,连命都不要了。”随即熄火炉、断电源、收工具,载着黄师傅回了家。
原来,黄金超也曾跟着黄师傅学了一段时间打铁。去年春节,黄金超说想出去闯闯。一想孩子大了,也不能老留在身边,总得让他出去见见世面了,黄师傅答应了。过完元宵节,黄金超背着行囊去了浙江给人家开车搞运输,铁铺就剩下黄师傅自己了。
回去休息了几天,黄师傅又操起了铁锤。他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张滩老一辈的铁匠没有一位后人从事这个行当了。等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干不动了,铁匠这个手艺就失传了……”
在黄师傅的铺子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气锤,大的是1987年从河南买回来的,小的是后来买的,这是黄师傅的得力工具。看着跟随多年的两台气锤,黄师傅惋惜而又尴尬地笑着说:“等我老的干不动了,看有谁要就给谁,没人要就当废铁卖了。”
新闻视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雅)“这个儿童空间搞得真好,我家住在龙古村,离县城远,我娃年纪小,带在身边做活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孩子可以免费托...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