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吕磊 记者 李冀安
分拣、打包、过秤、装车、付款、数钱。在平利县洛河镇线河村蚕桑产业合作社的厂区内,前来销售蚕茧的蚕农自发组成了流水线,兴高采烈地分享着初夏时节春蚕送来的果实。“今年春蚕产量高,价钱好,个把月时间,5张春蚕就到手8000多块钱,养蚕这活,搞得!”年初还在为脱贫致富纠结的余昌才一边点钱一边说,脸上写满了小幸福。
线河村是个除了山还是山的贫困村,在带领群众脱贫上,该村瞅准了蚕桑产业,以“支部+X+贫困户”为载体,引进了一家投资千万的蚕桑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租赁、代种代养、订单生产、企业回收等多种形式,免费向蚕农提供技术指导,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统一回收,由合作社集中向外转运销售。在有效破解散户喂养技术难以把控、产量上不去这道难题的基础上,还通过保底价格和就近销售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
“养蚕是个技术活,别看时间短,要是防疫搞不好,技术跟不上,单产就没保障,淘神费力养的蚕就会打水漂。”提起养蚕,老组长鲁林绪这个和养蚕打了一二十年交道的过来人看出了门道:“加入合作社,技术指导过了关,再加上价钱有保障,喂蚕心里就有底,养得就来劲!”
有了合作社这个平台,蚕农们个个唱起了“主角”,家家办起了“分厂”,桑园面积扩大到了800来亩,发种量从一年100来张增长到了第一批春蚕就是120张。说起养蚕给贫困户和群众带来的收益,合作社的“女掌柜”陈芳一边记录着流水账一边说:“加盟合作社的农户有102户,其中贫困户71户,今年蚕茧产茧好,单产80斤开外,开秤收购价每斤22块钱,比去年高了4块多,一季春蚕收益保守估计也在200万上下。”
看着大家眉开眼笑地晒“收成”,今年66岁的皮国平却独自坐在长条凳上闷闷不乐。原来合作社动员皮国平喂养3张蚕,但他担心自己给搞砸了,硬是只喂了2张,地里还有一大片桑树叶没用上,少收入了千多块。“可惜了!可惜了!”皮国平一边懊恼一边说:“年底就把那5亩坡地种上桑园,可不能再做后悔的事。有一天老了喂不动了,流转给合作社照样能挣钱。咱这老两口,可不能指着政府过日子。”
皮国平的大实话,也正是大家伙的心里话,一季春蚕吐出的果实让大家伙觉得那就是一粒粒的种子,给大家致富找到了好门路。
新闻推荐
***驻村调研采访活动《阳光报》记者走进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 正阳镇***有绝招:三剂良方开出“甜蜜事业”
正在领取蜂箱的贫困户“现在我已经是让河村养蜂协会的会员了,收入比起以前那可高多了!”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家住安康平利县正阳镇让河村五组的村民王立兵立刻来了精神。刘善玮记者杨泽星文/图安康...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