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精准谋业
平利县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陕南移民搬迁的重点区域。从2011年起,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先后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112个,6.29万人告别了深山大沟、搬进了舒适新居。但怎样真正实现“稳得住、能就业”,成了贫困山区最大的民生问题。
为此,该县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理清思路,抓住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的历史机遇,针对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一楼门面房大量闲置的现状,确定了“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总体思路,对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制定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的发展规划,为实现搬迁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条件。
该县城关镇药妇沟社区,是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之一。早在规划建设时,就将一楼3000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并制定了“社区工厂”创业者减免3年房屋租金等优惠政策。目前,入驻社区企业已达3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1个,电商线上线下体验实体店8个,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居住该社区的贫困户杨自琴说,县上引进的企业,让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真正做到就业顾家两不误,如今她在社区凯灵汽车零部件公司上班,月工资1800元左右。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平利县15个村1.28万人脱贫,其中就业脱贫6007人,实现了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县搬迁户基本做到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优化环境 招商置业
平利县富声电子科技公司创建人张富涛,自2013年在该县落户以来,先后在该县建“社区工厂”2家,解决就业8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3人。张富涛说,之所以在家乡创业,得益于县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服务,不仅帮忙办理了注册公司、营业执照等,还帮社区工厂招工、培训,同时出台减免房租、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近年来,该县每年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大会,对引进“社区工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持续简政放权、规范中介服务、营造公平环境,推动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高地和政策洼地。该县采取层层夯实招商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出击,跟踪洽谈,确保每个镇每年新培育社区工厂2家以上。
目前,该县先后成功引进了香港嘉鸿手套、江苏凯灵汽车零部件、广东泽健电子等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和移民搬迁社区;累计11个镇25个社区共布点建厂47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000余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这不仅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而且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政策激励 支持创业
为了进一步扶持“社区工厂”发展,平利县先后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实施意见》《扶持社区工厂发展工作办法》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全民就业创业基金1000万元、小微企业扶持基金300万元、社区工厂奖励基金150万元。
县上要求在厂房用地上,对土地充裕的社区,在规划建设时预留空间,提供建厂用地指标;对土地紧缺的社区,由政府就近租赁门面房作为厂房,业主免费使用三年;对租用民房办厂的,全额补贴房租三年。在资金周转上,结合“两权”抵押试点,县上多方筹措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累计向“社区工厂”发放贷款1.05亿元。在技术培训上,把“社区工厂”工人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纳入全县职业培训计划,年培训3000人以上。在奖补扶持上,对“社区工厂”扩大生产、自主产品开发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其做大做优做强。
平利县三秦电子厂,2015年在老县镇锦屏移民搬迁社区开办,主要以加工LED线包等为主。然而,去年在扩大经营过程中,因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停工停产。县人社局得知后,仅用一星期,就办好了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同时,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激励,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全县47家“社区工厂”中,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达28家。
服务成长 助力兴业
为了大力培育、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全方位给“社区工厂”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成长、做优做强,不断增强吸纳群众就业和助推地方发展能力,平利县将“社区工厂”发展纳入各镇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领导联厂、部门包厂、干部驻厂”的长效帮扶机制。
他们从人社、扶贫、招商、经贸、市监等部门抽调干部组建“社区工厂”发展办公室,成立专门工作组,一对一为“社区工厂”帮办登记注册、工人招聘、企业贷款、市场开拓等事项,使“社区工厂”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平利县精华手套厂,由返乡创业农民工奚精华于2012年创办,最初仅在八仙镇有2个家庭作坊、30余人。2015年,县上邀请香港客户到平利考察,促成企业与香港手套大王叶建明签订了500万双加工订单,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今,精华手套厂更名为平利县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年生产手套800余万双,产值突破2亿元,由小微工厂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多措并举 扩大就业
为了扩大贫困群众稳定就业面,该县通过兴办“社区工厂”,把企业办在家门口,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做到挣钱和顾家两不误;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使每一名搬迁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既有利于外出务工,又有利于就地城镇化。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3.8万亩,培育规模经营户和龙头企业195家,带动贫困户就业8500人;兴办“社区工厂”47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000余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依托农村淘宝项目,培育本土电商企业42家、网店微店355家,通过订单生产、生产回购等方式,带动940户搬迁群众在电商产业链中增收;每年培训贫困劳动力3000余人,有组织劳务输出1.2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驻村调研采访活动”记者平利乡村和老人唠家常:小孙女上学问题解决了,我们也放心了
听到县人社局局长陈熙要帮孙女上学后,向业秀乐开了颜记者杨泽星文/图原本在镇街道上生活,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挣钱,易善祥和老伴在家照顾孙女,一家四口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着。几年前,儿媳和儿子突然相继离...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