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书升
“欧书记在没在?”“欧书记怎么没在?”“欧书记怎么没给我们开会?该不是调走了吧?”……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12月22日,当时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正准备召开贫困户大会。大会开始前,贫困户陆续赶到会场,大家关切地询问“看没看到欧书记”。
群众口中的欧书记,就是宁陕县政协常委、驻小川村第一书记欧能高。按照欧书记一贯的工作作风,每次召开群众大会,他都会提前认真准备好讲稿,早早在会场等着大家。
这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欧书记的人,为何如此让群众牵挂?
领导重托“不能走”
2017年,年满55岁的欧能高,从宁陕县政协经科委主任岗位退居二线后主动请缨,来到县政协包帮的金川镇小川村担任第一书记。时至全省大范围开展精准脱贫数据清洗,为了确保小川村扶贫对象精准,驻村伊始,他走家串户开展调研,一一核实情况。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小川村准确上报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村里的班子状况如何,党员队伍建设怎样,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欧能高都摸了个一清二楚,连续两个月走访群众,让他对做好扶贫工作有了思路。
贫困底子摸清了,抓产业促增收是关键。面对没有村级主导产业,欧能高多方奔走,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帮扶,村上成立了养殖、天麻合作社,破解了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小川村率先建立了33.3万元的互助基金,31户农户受益;向30户发放脱贫贷款133万元,争取产业发展财政奖补资金50余万元。那段时间,欧能高天天守在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一道整地做垄、浇水施肥。一年来,小川村各项工作有了起色。
2017年底,欧能高驻村扶贫一年时间到了,时任宁陕县政协主席的吴大芒找他谈了一次心,“能不能克服困难,再坚持一下?”考虑到小川村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欧能高痛快地说:“既然领导这么说,我还是留下来吧。”
面对领导的重托和尚未完成的整村脱贫任务,就这样,欧能高选择留下来继续工作。
群众挽留“不忍走”
经常性的入户走访是欧能高了解群众思想状态的“法宝”。每走一户,欧书记都要拉拉家常,了解一下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入户走访的路上,他还要查看庄稼生长得怎样。走访完毕,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收集到的情况记到驻村日志上。
“太感谢欧书记了,要不是他,我孙女就上不起学了。”今年82岁的何承武眼角闪着泪花说。
何承武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远嫁,儿子去世时孙女才两岁,儿媳离家出走后就没了音讯。在一次走访中,欧能高得知何承武的孙女在上高中,因故停发了孤儿补助,他为此先后到有关部门收集材料,为何承武孙女重新申办了孤儿补助。
2018年,欧能高牵头在小川村率先集中开展清理生活垃圾、柴草杂物乱堆乱放、裸露人畜粪坑,拆除断壁残垣。“三清一拆一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群众“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成事”的良好愿景,全村共实施整改农户30户,建圈舍、厕所709平方米,拆除断壁残垣17处,节约资金40余万元。
同年10月,因为连日来加班加点,欧能高的高血压病犯了。原本以为只是老毛病,到医院去开药,大夫却让他住院治疗,原来他不只患有高血压,心脏也有问题。欧能高的父母得知儿子住院很是心疼,劝他干完了这一年就早点儿回家。
2018年末,宁陕县政协考虑欧能高年龄较大,加之身体有病,家有95岁的父亲和86岁的母亲需要照顾,准备安排他回机关。“请求县政协领导们继续安排欧书记给小川村当第一书记,他是一位懂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好书记,小川农民也非常喜欢这位书记,心中的千言万语比不过欧书记在小川走过的千山万水,欧书记在小川吃了很多苦,把他留下来有些自私,可是小川人民都翘首期盼……”欧书记要回家了的消息一传出,时任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党支部书记胡理楷向县政协递交了一份请求书,上面有小川村49名群众代表自发签名和按的红手印。
见此情景,欧能高强忍泪水哽咽地说:“这还能有什么话说?”他又留了下来。
尚未脱贫“不愿走”
“欧书记克服身体不适、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等诸多困难当第一书记,他不求名利深受群众爱戴。三年来他开遍了小川村所有组的群众会,走遍了所有贫困户,大到项目建设小到证照办理,他都亲力亲为。他善于调动镇村干部的工作激情,每一件小事他都认真对待,小川村推不动的工作,有他;群众思想不通,有他;整治环境脏乱差,有他;项目推不动,还是有他。”提起欧能高,金川镇党委书记康厚谊如数家珍。
“欧书记为人谦虚,办事公道,群众敬他爱他,更舍不得他走。”小川村原党支部书记胡理楷说。
“留下来,打赢这场硬仗再走。”欧能高说。2019年,面对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他再次选择留在了小川村。
新闻推荐
本报安康讯(李兵记者吴琛)6月27日,宁陕县首个扶贫培训学校在筒车湾镇油坊坪村成立。据介绍,培训学校由宁陕县文化和旅游...
宁陕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