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寐即失眠,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不寐的症情不一,有初就寝就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时寐时醒,甚至整夜不能入寐者。长期失眠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所以对失眠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在失眠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对农民健康管理中采用针刺穴位疗法治疗失眠的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眠;针刺穴位;健康管理
1引言
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可累及各条经络,各个脏腑。凡阳不入阴皆可导致失眠,大都以心肾不交为基础,入睡困难一般为肾阴不足,阴不纳阳。《诸病源候论》中有这样的记载:“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入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肉间,行于五脏六腑。今邪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阴,阴气虚,故不得眠。”
2针刺穴位治疗
失眠常用选穴:印堂,神门,足三里,丰隆,申脉,照海,太冲。申脉照海用补泻手法效佳。
失眠常见心肾不交,心包有郁热,心脾不足三种证型。治疗心肾不交在常用穴基础上加复溜;心治疗包有郁热选大陵,行间;治疗心脾不足用神门,太白,三阴交。除以上三者外,阳明经异常也有可能导致失眠,属“胃不和则不寐”的概念,配穴虚象可取手三里、足三里、建里,实象可取内庭、中脘等穴。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不寐,具有镇静作用,提捏局部皮肤,从上向下平刺0.5-1.0寸。
神门,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手少阴经之原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避开尺动,静脉,直刺0.3-0.5寸。可安神,治疗失眠、心悸、胆小等。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间下方凹陷处,坐位垂足或仰卧位,由内踝间垂直向下推,至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直刺0.3-0.5寸。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有安眠镇静的作用,因此对人体内部器官的节律有调整作用,补照海可使阳宁静,所以容易深睡。
太溪,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为足太阴肾经之原穴,属九针回阳穴之一。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直刺0.5-1.5寸。可补肾阳滋肾阴,偏补阳,强腰膝关节,治腰痛、失眠。神门、太溪同用可交通心肾,加复溜滋阴利水。
复溜,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直刺0.5-1.0寸。治心阴虚火旺、烦躁、失眠。
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原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3-0.5寸。心包属火,大陵是五输穴之土穴,土为火之子,能清泻郁热,大陵清热和阴血、清郁热、主治失眠、调节时差。行间是足厥阴经的子穴,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直刺0.5-0.8寸。二穴相配可清厥阴经的郁热,清厥阴经实热。
大陵,照海相配可清郁热、安神。大陵本身具有和阴血、清郁热的功效。照海通阴跷脉,帮助人体阳气入阴,使睡眠深沉。两穴配之有滋阴、清厥阴郁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心烦烘热,失眠等症[1]。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直刺0.5-1.0寸。有温补益气之效,可温补心脾。
三阴交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之交会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直刺1.0-1.5寸,孕妇不宜针。可养血活血。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在踝口,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3-0.5寸。
足三里,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主治胃病、呕吐、腹胀、不寐。直刺1.0-2.0寸。
丰隆,足阳明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头痛、眩晕、咳嗽,配足三里治疗痰湿諸证。直刺1-1.5寸。
太冲,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足厥阴经之原穴。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耳鸣、抑郁、急躁易怒,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直刺0.5-1寸。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面颊肿。直刺0.8-1.2寸。
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上,当肚脐中上3寸。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水肿。直刺0.5-1寸,可灸。
内庭,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喎、腹痛、腹胀、便秘[2]。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
中脘,采取仰卧位,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属足阳明经之募穴,八会穴之腑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任脉之交会穴。主治胃病、呕吐、吞酸、腹胀、饮食不化、咳喘痰多、不寐。直刺0.5-1寸,可灸。《灵枢·大惑论》有言:“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3]。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入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总之,跷脉病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失眠或嗜睡,二是下肢拘急。《灵枢·脉度》有言:“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阴阳气相并,能共同濡养眼目。当阳跷气盛时,则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开而不欲睡;阴跷气盛时,则表现为目合而入睡[4]。即《灵枢·寒热病》所说的:“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也就是说跷脉与人的睡眠关系密切,只有跷脉功能正常,人们才能保持“昼精夜眠”。故临床补照海,泻申脉,在治疗失眠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结语
近些年,失眠的患者越来越多,在农村,老百姓乐于接受针刺治疗。近五年来,累计接诊失眠患者近三百例,通过经络诊查的反应与患者症候的对接,辨经选穴,运用穴位针刺,申脉照海补泻手法的运用,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在农村用针刺治疗失眠,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见效快。和安定等镇静药比较,无依赖等副反应,对提升农民的身体素质、保障身心健康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锦宇.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42-143。
[2]林凯冬,徐文伟.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1):1716-1718。
[3]粟胜勇,覃忠亮,李妮娜,等.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9,42(3):31-33。
[4]张兆伟,马文,王莹,等.针刺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失眠及焦虑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6):626-629。
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编号:2021PSL3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涛通讯员马志君)9月13日12时,在安康瀛湖公开水域进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水上马拉松项目落下帷幕,安康电网全力保...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