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上无花果,汉江河边白流汗”,曾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石梯镇花果村的真实写照。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多群众世代贫困。
像这样的贫困村,汉滨区原有231个。这里是陕西省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数据显示,汉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579户202416人,是陕西省唯一的一个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区。
“地处国内最大的富硒土壤区,我们的农产品其实并不差。但种什么、怎么种、种了往哪卖?一直是困惑当地群众的棘手问题。”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农民离市场远了,离贫困就近了。当务之急,是要让有办法、有销路的当地企业和贫困村结对子,鼓励企业家为农产品对接市场搭梯子。”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产业要发展,仅靠政府还不够。为此,汉滨区积极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的号召,调动区内各企业积极性,鼓励他们加入扶贫工作第一线。
安康市绿景公司的负责人李建成爱喝茶,他帮扶的瀛湖镇沙沟村虽深度贫困,却有当地最优质的茶树,能产出品相口味极佳的富硒绿茶。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么好的茶叶藏在深山无人知,归根结底是缺市场的领路人。我的目标是把这些茶树变成深山里的摇钱树,一方面为群众脱贫,一方面为自己的企业增收。”李建成说。
为此,李建成先后投资了2000余万元,流转了瀛湖镇沙沟、桂花、新建、河东、火星、桥兴6个村1万余亩山地,并建起了辐射这些茶园的茶叶加工厂,通过积极对接市场,茶叶销路广阔,产值不断提升,带动了附近721户2106名群众脱贫。
在汉滨区流水镇的香山村,漫山遍野的茱萸果实,宛若挂在枝头的“红宝石”。前几年,在当地政府号召下,几位企业家选择回乡创业,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建起茱萸种植基地。
贫困户马金良摇身一变,成了园区工人。“土地流转费,每年上千元,园区打打工,一天还有120元的劳务费,年底公司还要给我们按照股本分红,这都是以往想也不敢想的好事。”马金良说,据了解,香山村仅剩的90余户贫困户都在茱萸园区务工,随着茱萸丰收,近期就可实现全部脱贫。
在江北街办,阳晨牧业公司通过发展“畜、沼、园”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承担着30个村1050户4225人的扶贫任务;在双龙镇,汉水韵茶叶公司与农户互助式发展,成就了“陕茶1号”现代农业品牌;在流水镇,流水商会重点做好企业、产业、帮扶对象“三落实”,帮扶对象人均增收3000元……
曾经“无花果”的花果村,也变得名副其实了。当地企业家杨龙把柠檬树种上“花果山”,2017年整理山地、2018年栽苗试种,2019年陆续挂果,未来有望实现亩产万斤。按每斤3元平均价计算,预计每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
2016年至今,汉滨区先后有247家企业与231个贫困村结成“亲戚”。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些企业通过土地入股、订单销售、进园务工、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实现了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用“结对子”“搭梯子”的方式,已解决汉滨区贫困人口就业11037人,手拉手帮助2万余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挥区内企业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优势,打通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通过提升‘造血’功能,推进企业真扶贫、受助对象真受益。”汉滨区工商联主席马婷婷说。
(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文俊)为迎接年度考核和脱贫达标评估,连日来,安康市总工会扎实开展入户大走访,做实做好包联帮扶工作。该市总工会干部...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