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维安
脱贫攻坚,从来不是单兵作战。2016年初,汉滨区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区委书记王孝成强调,要“携起手来战贫困,同心攻坚奔小康。”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斗正式打响。
自汉滨区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为一改以往简单慰问、送钱送米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在长效扶贫、“造血”扶贫上取得实效,汉滨区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引导民营经济投身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捐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等方式参与扶贫,趟出了一条民营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汉滨答卷。
“社区工厂”解决群众就业难
在谭坝镇松坝社区,走进润恒电子组装厂,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展台上摆满了各式电子元器件,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
李建军是这家社区工厂的法人代表,在外打工10多年,2016年底回家,发现社区剩余劳动力较多,便有了回家创业的念头。2017年2月25日工厂正式投产,今年6月他又在谭坝社区建立了分厂,两个厂共解决就业100余人,人均年增收达2万余元。此举不仅保障了群众就地就业,还解决了“三留守”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工厂建在家门口,上班顾家两不误。”贫困户李建兰从建厂就在电子厂上班,她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因老公在外务工时受伤干不了重活,家里孩子年幼,夫妻二人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如今在社区工厂上班后,一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境况。
近年来,汉滨区抢抓机遇,围绕“政府引导、能人引领,以厂兴社、厂社融合,基地孵化、连锁推进”的思路,千方百计创办社区工厂,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搭建平台。对入驻企业实行配套厂房、减免三年厂房租金和水电费,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产业奖补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真正能够扎根当地生产经营,有效破解了搬迁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为实现由农民到工人的彻底转变,汉滨区组织开展精准培训工程,在摸清贫困对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后,围绕用工需求和产业特色,为贫困群体量身选定培训项目,精细开展月嫂、电子装配工、缝纫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扶贫对象就业率。培训结束后,给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输送到园区企业就业。
截至目前,汉滨区已在谭坝、大竹园、县河、沈坝等镇建成社区工厂31家,涉及电子、服装、鞋业、毛绒玩具等行业,辐射全区17个镇20个社区,吸纳就业2100人,其中贫困户560人,使社区居民成为“产业工人”,让“小工厂”成为“大产业”。
电商扶贫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汉滨区把电商产业作为重要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吸引和培养(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在汉滨区大河镇有两棵关公树(鸡骨头树),为双子叶植物,其根可入药,主治痢疾。树龄大约在400年以上。这两棵树巍峨挺拔,昂首云天,...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