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冷暖记心头,一枝一叶总关情。 回望过去五年,汉滨区总工会将服务职工群众视为回应民生关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点点滴滴的关爱化作缕缕春风,让每一名职工感到“家”的温暖。 “坚持民生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面对面、心贴心、手挽手的情感投入和精力倾注,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和职工连心贴心才暖心,才能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汉滨区总工会主区总工会帮助引进区劳模刘春波建设千亩猕猴桃园区
●记 者 吴昌勇 潘润生
●通讯员 赵睿
暖流入心,有一种称谓叫“娘家人”
“平时都非常忙,没有时间来体检,这次领导给我们体检的机会,检查得很全面,让我们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工作。”去年隆冬,在完成体检项目之后,汉滨区城管局环卫工彭忠兰一脸的幸福。
三九寒天里的这项温暖行动,让这些环卫工心头一热。这也是汉滨区总工会在继开展“最美环卫工人”评选活动之后,送给安康城区环卫工人的又一个“大礼包”——筹资43.6万元,为全区800多名环卫工人进行免费体检。
更加人性化的关爱行动接踵而至,为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汉滨区总工会投入20余万元,启动建设以环卫工人为重点的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把关爱职工活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临街创建的一个个爱心驿站,让一线的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渴了能喝水、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
滋润人心的股股暖流,让一线职工更深切地感受到,汉滨区总工会就是职工的“娘家”。
和彭忠兰一样幸运的,还有很多。农行安康汉滨支行职工何女士参加工会“住院+意外”保险,因患直肠癌治疗,区总工会职工互保中心先后为她报销6次,共计18462元;2015年,县河镇中心校刘女士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亡,区总工会王衍柏主席亲自把30000元理赔款送到她家人手中,并安慰其家人一切都会好起来;今年1月,安康农商银行的张先生意外身亡,区总工会王衍柏主席亲手把30000元理赔款交给其妻子,并一再嘱咐她照顾好父母和孩子;汉滨区五里镇中心校教职工郑先生,患冠心病,先后多次住院,花费了巨额医疗费,又加上母亲体弱多病,取暖时不小心被火烧伤,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好在他所在单位参加了工会的“住院+意外”保险,他本人住院所花费的巨额医疗费经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后,工会职工互助保障险多次给予二次报销,合计报销金额达16700多元,同时,区总工会还另外为他送去了2000元关爱资金进行补助,送去了工会的温暖。雪中送炭分外暖,郑先生每次来工会办理报销手续,都难抑感恩之情,用他的话说“工会就是他的娘家人,给予了他温暖,他特别感谢、感恩……”
“通过大力推行互助保险,为职工健康再添新保障,让他们在危难时刻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困难职工的冷暖,一直是汉滨区总工会主席王衍柏心里的牵挂。
近五年来,全区职工互助参保人数由2014年的13222人增至2017年的15735人,增幅31.5%,年均递增10%;保费收缴由90万元增至146.8万元,增幅62.7%;理赔资金由72.3万元增至114.2万元,增幅57.9%。至今连续五年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荣获全国模范县区称号。
激昂奋进展风姿,
把“家”建在职工心坎上
“四季送”打造帮扶“金品牌”,
“有困难找工会”不是空话
天宝实业有限公司张先生,是汉滨区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重点关心的困难户,他家5口人,本人因患重大疾病,每月吃药需一千多元,至今仍租住在单位的宿办楼,家庭十分困难。近几年来,区总工会每年都会到其家里走访看望,送上3000至5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帮助他渡过难关,鼓励他战胜困难,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与大病救助和生活帮扶同样让职工感受到温暖的是,汉滨区总工会法律职工援助工作站的设立,这个工作站让农民工也能撑起腰板维护自己的权益。汉滨区新城办事处心石村农民工王世莲,曾是安康市某商贸有限公司的职员,因为工资问题产生了劳动关系纠纷。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她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方支付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及失业保险金,但她却担负不起昂贵的律师费。汉滨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协调汉滨区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陕西理衡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她辩护。经过律师的调解达成庭前和解,王世莲不仅撤诉,还拿到了安康市某商贸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的补偿款15000元。
而这只是汉滨区总工会以援助中心为平台,为汉滨区困难职工构筑起权益维护屏障的一个缩影。
相对困难个体点对点的帮扶,具有群体覆盖的“四季送”活动,则让更多困难职工紧握住一双温暖的大手。
近五年来,汉滨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举办“春送岗位”招聘活动,帮助困难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累计达1.5万人次;筹集“夏送清凉”资金154.3万元,慰问一线职工107000人次;“金秋助学”投入86.4万元,资助297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其中,有3名入学新生享受了大学四年每年5000元的精准帮扶。筹集资金369.2万元,开展“冬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群众7109人次。同时,区总工会关爱困难(单亲)女职工,实施“三个一”女职工关爱工程,开展健康体检、生活帮扶和心理疏导。汉滨区流水供销社下岗职工陈女士,家中有两人,单亲,丈夫因病去世,女儿于2017年考取南京理工大学。自2014年申报困难职工以来,对她进行生活帮扶和子女助学帮扶共计9次,帮扶资金11600余元,陈女士对汉滨区总工会组织的每一次帮扶都心怀感恩。
为叫响做实工会品牌,汉滨区总工会结合实际,浸润人心的各项帮扶制度日臻完善,目的就是从源头、从细节、从平常入手,加大工作服务力度,全方位服务职工。一项项有温度的暖心举措,不仅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各项权益,而且为困难职工办了好事、解了难题,让职工“有困难找工会”不再是一句空话。
长期以来,汉滨区总工会将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关切,把积极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近些年,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汉滨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五年规划》等系列温情满溢的制度。一个由汉滨区总工会主席王衍柏任组长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总能在第一时间为困难职工伸出援手。几年来,通过精准帮扶,让全区392户困难职工走出困境。
关键时拉一把扶一程能解燃眉之急。为让更多的困难职工掌握一项养家糊口的技能,几年来,汉滨区总工会依托区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汉滨区总工会忠诚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大对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的培训力度,就业率逐年攀升。与此同时,积极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人先锋号”和优秀班组创建活动及技能人才名师带徒结对活动,推进女职工岗位建功活动。
率先发展的汉滨,需要广大职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振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为此,汉滨区总工会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群众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展现当代工人激昂奋进的精神风貌。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先后改造建成了区工人文化宫灯光球场和汉滨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近些年来,先后成功举办汉滨区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月、“中国梦·劳动美”汉滨区职工书画摄影展、职工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特别是开展的汉滨区首届职工运动会和职工才艺大赛让职工的特长有了展示的平台,已成为职工翘首以盼的工会文化体育品牌活动。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汉滨区第九届劳模表彰大会汇报演出、汉滨区职工才艺展暨劳动竞赛颁奖晚会等集教育意义和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活动,为工会开展群众性活动开辟了新路子,同时还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步走活动,该活动已成为汉滨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品牌。
如果说面积1300平方米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是为了让职工“动”起来,那么全区创建的49个职工之家则让职工“乐”起来。
近些年来,汉滨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建家就是建企业、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机制、建家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根本遵循,始终坚持把建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工会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坚持成熟一批,表彰命名一批,并在各级各类“先进职工之家”“先进职工小家”中择优向市总、省总和全总推荐“模范职工之家”。
坚持把开展建家活动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与工会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与发挥组织、引导、教育职工职能相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促发展、助脱贫”等建功立业活动相结合,通过“六个结合”,切实地激发了职工建家、爱家、理家、护家的热情。
为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全区基层工会建家活动的热情和动力,汉滨区总工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区职工之家建设激励机制,并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专门成立工作组,深入全区基层工会,通过实地查看、考核、评估和验收,对建家工作特色鲜明、成绩突出、成效卓著的基层工会,筹措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此激励和带动全区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9个、区级先进职工之家36个,创建全国优秀职工书屋和全国模范职工书屋各1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郑运祥)11月14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攻坚行动专题会议,传达贯彻省联合治理攻坚行动专题会...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