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新街先前叫“南井巷”,得此名是因其巷子地处西扩后的城南一隅,内中有三口水井:一口在今培新街、白庙巷和新建巷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南角,为民用水井;一口在此路口的西北方,为一硝坊熬硝所用;另一口在此路口的西南方,为一教会葡萄园所用。三口井呈倒“品”字形,居于巷中而被言“南井”者,应是路口当中的那口。因为,此井为民用且当初的巷子不似如今这般宽阔,故唯有此井在巷子之南。1957年,居于此巷中一徐姓盲人,因用火不慎酿成灾难,大火烧毁了“培新小学”以东的半条巷子。恢复重建为民房区后,遂将南井巷更名为“培新街”。培新,培养共产主义新人。
昔日的南井巷有清同治年间、由邑中成衣工醵金所建“轩辕宫”,内奉轩辕黄帝为其剪裁缝制衣冠之祖。民国二十年(1931年),当时的县教育局将轩辕宫改建为“第二高等小学”,后改称“南井小学”、“西城小学”。新中国建立后的1952年改称“第三完全小学”,翌年改称“培新小学”。那场大火能够幸免于难,是因为高高的大庙封火墙阻挡了火势的蔓延,因此也保住了学校以西的房屋。
培新小学街对面,旧有“陕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附设“公共体育场”,内有一足球场和三个篮球场,还有跳高、跳远、天梯、秋千、单双杠设施,供城内民众进行体育锻炼或中小学校进行体育比赛。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当时的安康县第三届春季运动会即在此举行。1941年6月22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本飞机第二次轰炸安康城,一受惊毛驴在场内奔跑引起日寇注意,遂向体育场投弹,致周边数十百姓遇难。1949年11月27日安康和平解放后,县内各界民众在此举行庆祝大会。1956年体育场迁入新址后,人们便将这一带街区称为“老体育场”。“文革武斗”后改建为民房区,故又称“培新街民房”。
在公共体育场的西边,有一天主教的修道院,因其院内有数百株规模的良种葡萄园和大片的蔬菜地,故老安康人俗称此处为“大园子”,整个园子中的田间管理均为修女们进行。早先菜园中种的西红杮,当地人不知为何物,亦不敢食用。后知道此物是可食用的蔬菜后,又称其为“洋杮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的修女也是西红杮在安康的引种和推广者,而南井巷也是西红杮落户安康的试验地。
在大园子以西,又有安康地方工业娇子邹家骥开办的“建安油厂”;以东还有杨青山开办的“米行工厂”。故南井巷亦可谓是安康粮油机械加工生产的“摇篮”。
(之十九)
□ 周邦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汪金波)近年来,汉滨区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优化“工业企业+”利益链接模式,壮产业、育龙头、延链条、建基地,...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