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汪金波)近年来,汉滨区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优化“工业企业+”利益链接模式,壮产业、育龙头、延链条、建基地,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获利、社会发展”的三赢效应,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帮扶新格局。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6.7亿元,同比增长17.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4.2%,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增势强劲。
“支部+工业企业+贫困户”。推动村级组织与社会资源有机融合,持续凝聚红色力量,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680余家,覆盖全区230个贫困村。推行“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的88个村,“支部+社会组织+贫困户”模式的16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2166户,贫困人口6290余人。
“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依托全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等支柱工业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当中,推动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全区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85个,规划建设面积41.7万亩,累计完成土地流转25.3万亩,完成投资18亿元,3万多农户参与园区建设,覆盖农村人口12万余人。农业园区基地已与5000多户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15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
“工业企业+社区工厂+贫困户”。针对部分安置社区距离城区远、贫困程度深、“三留守”现象严重、基础产业薄弱这一现状,汉滨区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先业后搬”,大力建设“社区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全区已建成社区工厂30个,顺利投产5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解决就业600人,配套建设园区20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工业企业+技能培训+贫困户”。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模式和“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机制,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一项初级以上专业技能,使贫困群众能通过自身能力促脱贫。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余人次,自主创业5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90人,为企业组织输送劳动力2850人,落实培训上岗150人。
“工业企业联盟+贫困户”。组织企业、园区建立帮扶联盟,将生产、服务、销售、物流、消费等农业产业关联环节、关联单位,以联盟为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为本地农产品上市搭桥铺路,为贫困户产业发展"种什么、养什么、干什么"支招,推动产业扶贫措施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抱团发展。
“济贫帮困+贫困户”。从企业、农业园区等遴选出70个优秀企业,结对帮扶70个贫困村,形成“共赢发展”的大扶贫格局。同时,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与贫困居民“手拉手、结对子”,联合过党日、党组织生活、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贫困户做好事、送温暖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帮扶募捐等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贫困群众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今天是活跃在市老年大学的摄影摄像师、魅力老人赵承荣先生,喜迎80岁的寿诞,生日已过,先生就是杖朝之年。赵承荣是一个性格开...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