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能住进江景房是一件惬意而体面的事情。如果坐在江景房里,从事一份向往的工作,那该是多么美好?
这样的好事被韩亚飞遇上了。坐在临江的11楼办公室,一泓碧水从眼皮底下流过,江北岸的楼宇和汉江大桥川流不息的车辆被他看得清清楚楚。
“这视野多好!”这是我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实际上,他打开自己事业的视野,还应从2014年的春天说起。
“沉”下来,不是“下嫁”是为了寻找平台
“韩院长!”从去年年底开始,同事和病患对韩亚飞的称呼发生了改变。
“韩院长”听起来似乎比韩医生、韩主任要过瘾些,也要气派些。但是韩亚飞依然低调而务实地出入医院。
2014年3月12日,这一天对他具有别样意义。当日,他从城区某家三级医院来到汉滨区第一医院。很多人不理解,都在纳闷,“下嫁”到这家被很多市民称作“县医院”的二级医院,到底图啥?
“其实,就是想寻找一个好平台。”几年之后,韩亚飞的回答和当初的想法一样。他说,那个时期,国家医改政策中明确提出:医疗人才、医疗资源双下沉。所以,他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 “沉”下去。
一起迎接韩亚飞的,除了院领导热情的双手,除了一套面积近110平方米且精装修的住房,除了让他以副主任的身份参与外科发展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可以让他大展拳脚的舞台。
这个舞台不大,其实就是一台叫做腹腔镜的设备。据说,腹腔镜比韩亚飞早两年来到医院,苦于没有人会使用,一到医院就“赋闲”了。借助腹腔镜,韩亚飞到医院后,迅速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这个级别的手术,在他此前供职的医院完全可以展开。但是因为在患者的传统观念里,生了病,只有到了等级高的医院就诊心里才算踏实。于是,大量原本可以在县区医院或者乡镇医院就可以治疗的病患蜂拥至上级医院。于是,上级医院根本没有精力开展这样的手术。
到医院不长时间,韩亚飞就给科室和医院一个惊喜,也让同级县区医院感到吃惊:“汉滨区第一医院可以腔镜下开展手术了!”
韩亚飞算了一笔账,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单侧费用七八千元,双侧一万多。在三级医院,需要多掏六七千元。以此类推,其他外科常见手术,在上级医院多掏好几千的费用不说,而且合疗报销费用比例也低于县区医院。
(下转四版)
记者 吴昌勇 田丕
新闻推荐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