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来庆琳实习记者 罗伟
自2015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安康首次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实现历史突破,到连续3年在三秦大地追赶超越的新征程展示新成果,这是安康发展蹄疾步稳勇力前行的结果。“三连优”的好成绩从哪里来?坚持数年调结构补短板强工业,为久久为功的安康写下精彩注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千方百计补短板、稳增长、扩投资、促发展,使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有了更明确的路径。
产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安康强。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总基调下,安康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支撑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向技术链和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中,安康在追求高速度的同时,也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85.46亿元,增长22.6%,实现工业增加值420.49亿元,增长15.8%,增速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工业的强化和加速发展,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增长点,是“三连优”一个极其关键的战略要素。
特色产业打造安康经济“升级版”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康既然列为生态功能区域,就不能再搞任何工业。还有人认为安康没有条件,搞不了工业。在取得“三连优”的今天,这些短浅认识早已归于笑谈。越来越多的安康人认识到,安康发展经济,二产跟不上,一产就做不大,三产就更无活力。从总的结构看,安康经济基础历史以来就十分薄弱,弱就弱在工业发展不足上。工业化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发展工业是安康市产业强市首要任务,更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实现追赶超越目标重要支撑。这些认知,十分有利于安康的调结构,补短板。
几年来,全市牢牢把握国家层面对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战略定位,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装备制造、富硒食品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支撑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打造安康经济“升级版”。
三年来,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12.7 :53.4 :33.9调整到2017年的10.7 :54.3 :34.9,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率由2015年的41%提高到2017年的42.5%,3年提高1.5个百分点,年均净增0.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超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6.15亿元,较2016年增长22%,而以富硒食品、装备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更是快速增长,成为安康工业新支柱。
富硒食品产业发展上,安康市紧盯打造生态友好型首位产业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富硒食品,累计开发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矿泉水、富硒粮油等富硒产品70多个品系,形成以方便食品制造、精制茶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等11个门类为主的产业体系,成为安康最为靓丽的地域名片。至2017年底,全市有富硒食品规上企业193户,实现产值396.73亿元,增长2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8.6%。
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迅猛,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快步提升。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包装饮用水企业22户,其中瓶装水加工企业11户;拥有天然矿泉水采矿权企业2户,矿泉水探矿权企业4户;还有8个包装饮用水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中。培育包装饮用水规上企业10户,2017年完成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53.5%,近年连年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长。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通过加大招商、改制重组、配套协作、技术改造等方式,引进落地一批装备制造项目,(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尹允靖)汉滨区“两违”管控工作开展以来,早阳镇迅速行动,强有力开展“两违”管控工作,管控违章建筑170余栋,违法...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