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据传说,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为纪念他们,端午节便由此而来。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因此,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最多只能祝“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插柳条、吃粽子、戴上荷包捉蝈蝈……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糯米饭,香味缓缓飘到我们心间……
北方的端午节,没有南方赛龙舟那样浓烈的气氛,但是包粽子、插艾蒿、戴香包,还是一样也不能少。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的心里有了关于端午节最初的朦胧记忆。
儿时记忆中的端午,尽情玩耍后,回到家,屋里的香味就能一扫疲惫。记得那时总是穿着小花裙子,穿梭在草丛中,肆无忌惮地捕捉蝴蝶……那时,每逢快到端午节,母亲会在周末的早晨叫醒我和哥哥,带我和哥哥到野外采摘苇叶。六月的植物,绿油油的,晶莹剔透的露珠伏在叶片上,打湿了我们的裤脚。我和哥哥犹如撒欢的小鹿,蹦着、跳着走在河边。朝阳下,晨风里,露水中,碧绿葱翠的苇叶慢慢装满了袋子,两个小家伙提着被露水打湿的裤脚,自豪地奔向母亲身边。
多年后想起这一幕,感觉很温馨。清晨、朝霞、露珠、草叶,还有两个一蹦一跳的小捣蛋,在母亲的眼里一定是最美最惬意的画面。我想,那个早晨,母亲一定是愉悦的。
又是一年端午节,甜甜的粽子是思念,是妈妈的味道。每年端午节前,母亲就准备好了糯米和粽叶、红枣,提前泡好米,把粽叶用清水洗净煮一下,端午的头一天会包上大半天。虽然我比较贪玩,但是只要母亲包粽子,就会守在她身边。开始只是傻傻地看着,后来就开始笨手笨脚地学,再后来变成在失败中默默地赞叹母亲手指的灵活。母亲包粽子的动作极为娴熟,不紧不慢,一手拿几根粽叶,并排放在手心做成漏斗状,一手加入米和红枣,将粽叶绕几下,再用绳子系好,一个饱满又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出现在眼前了。我包出的粽子不像母亲包的那样棱角分明,为了防止米漏,把粽子来个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各种形状的粽子在一家人的嬉笑声中逐一入锅,用一口大锅慢火煮四五个小时,再保温焖一夜,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吃了。
煮粽子最最让人心动的一刻就是粽子刚入锅几分钟,糯米的香味伴着粽叶那特有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房间,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释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煮粽子一定要时间长一些,这样会很绵软,更香甜。吃的时候最好放凉,这时候粒粒米已不分你我紧紧粘在一起,咬一口,甜而不腻。
我们的手腕和脚脖子系上了五彩丝线,吃了煮鸡蛋、烤土豆和烤蒜,大门插上一束蒿叶,父亲边给我们剥粽子,边讲端午节的来历,在屈原大夫投入汨罗江的唏嘘中,我和哥哥终于吃上了粽子。白白的糯米里放几颗红红的甜枣,煮熟时白里透红,吃起来既香又甜。端午节在穿新衣、系丝线、吃鸡蛋、吃粽子、挂香包还有屈原的故事中充满仪式感地过完了,留下的却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儿时记忆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传承。
隆重的端午节,终于也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无论父母在黄海之滨还是三秦大地,包粽子、挂香包、系丝线的活动一样也不能少。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时光静淌,而温暖依然在心底。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我们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
艾草青青,粽香浓浓,情思飘飘,思忆绵绵!最是一年端午香!在这个飘香的节日里,每座城,每颗心里,都溢满了端午节的味道,在此,祝福大家端午节安康!
(作者 杨柳青 系新区文家幼儿园教师)
新闻推荐
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6月13日,作为第十八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重要活动的第三届安康美食文化节,在安康汉城国际商业街盛大启...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