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淌村是汉滨区关庙镇北部最边远的贫困村之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有很多群众在贫困线上挣扎。这些人或智力低下或肢体残缺,如果没有可行的帮扶措施,即使给他们安排了低保,他们也无法挣脱贫困的束缚。汉滨区劳动模范、唐淌村村主任唐甲升帮助这些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路子——养殖山羊,并组建养羊合作社,让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从事乡村医生的唐甲升,2012年投资110余万元转行搞起养殖。看到门跟前建起养殖场,附近的贫困户就找到他寻摸着找个活干。唐贵齐就是残疾人贫困户之一,在进入养殖扶贫基地前,因为身有残疾没有成家,糊口都成问题,出门也没有体面的衣服。到合作社从事饲养员后,他穿上了基地给买的新衣服,不仅一日三餐有了保障,还有工资拿。
养殖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残疾群众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谋求工作岗位。此时,唐甲升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养殖基地规模有限,无法接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唐甲升改变了帮扶策略,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采取“提供资金+养殖技术+种苗”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自我“造血”。
2013年,除了在养殖基地就业的10余人外,另有15名残疾人开始在唐甲升的帮扶下走出困境。村民唐德礼在外务工受伤导致下肢截肢,一家四口人挤在两间低矮、陈旧的土坯房中艰难度日,两个孩子也因为家庭经济拮据面临辍学,唐德礼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了,不仅挣不来钱还成为家庭的拖累,一度陷入了绝望。唐甲升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与其结对帮扶,第一年给他无偿提供启动资金600元、生猪种苗1头、肉鸡种苗15只,当年就实现净利润2000余元。2014年,唐甲升在帮扶资金、技术和种苗的基础上,又为唐德礼申请了低保,还为他争取到1万元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并在信用社担保贷款2万元,联合其亲友伸出援手,帮扶他建起了三间两层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像唐贵齐和唐德礼这样得到唐甲升的帮扶并走出困境的残疾人达到了30人,照着这样的速度,要不了几年全村180余名残疾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跨过贫困线了。但唐甲升仍不满足,他希望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走上长久致富的道路。2015年,他组织召开残疾人创业现场会,邀请农业技术、养殖技术专家到养殖扶贫基地,面对面为残疾人授课,培训山羊、生猪、家禽养殖技术,讲解核桃栽培、嫁接、管理等林果种植技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边村的所有残疾人和部分群众也闻讯赶来,将会场围了个满满当当,掀起了一场残疾人学技术谋创业的热潮。
看到残疾人一个个自强不息,积极创业,一步一步跨越贫困线走向富裕时,唐甲升十分欣慰。为了拓展生态养殖产业,探索“合作社+贫困群众”的精准对接机制,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唐甲升又投资380万元,新建山羊屠宰、贮藏、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企业,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
并成立了汉滨区羊产业发展协会,在关庙镇徐岭村建立了汉滨区首个山羊人工授精站,在唐淌村成立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探索出了“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贫困户的区域***”的“唐淌模式”,协助成立了关庙镇脱贫攻坚特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和9个农民专业合作分社,带动全村发展畜牧产业,帮助贫困户走产业脱贫致富之路。
今年,唐甲升又开始探索“飞地寄养”模式,针对送种苗无能力饲养的贫困户家庭,让其将种苗寄养在合作社,并做上商标,年底合作社扣除200元的饲料费,剩余收入归贫困户所有。为带贫困户走上一条不回头的致富路,唐甲升还在努力。
□ 记者 杨迁伟 通讯员 赵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妙鸿通讯员赵睿)近日,在汉滨区总工会召开的劳模座谈上,汉滨辖区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发出倡议: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汉滨上来,自觉肩负助力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脱...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