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忠诚模式”紧盯市场做渠道
3月16日,在安康市月河川道的忠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千亩设施蔬菜基地蔚为壮观,一排排分布均衡整齐的塑料大棚似波涛滚滚的大海,田间机耕道路,钢架大棚、频振杀虫灯、智能育苗温室、日光温室整齐排列;田间供水暗管、U型排水渠、大棚滴灌配套齐全;大棚内绿色盎然,生机勃勃,果实累累;干道旁的整理包装车间各种蔬菜正在整理装箱,人来车往。
忠诚村旁,安康天瑞塬蔬菜贮藏加工配送中心,700吨的蔬菜保险贮藏库、10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装车间,货进货出,车水马龙,蔬菜配送车辆向城区各个网点配送着新鲜蔬菜。
安康城区,35处天瑞塬果蔬生鲜超市、月河口忠诚无公害蔬菜直销店,安康人自己的品牌蔬菜,购销两旺。
这一切正是刘瑞红4年前的梦想,如今都一一实现了。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刘瑞红记忆犹新。2009年10月,刘瑞红作为主要发起人,注册资金350万元,成立了“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出任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10月,身为合作社理事长的刘瑞红与合作社社员商议,决定将全村1200亩耕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名下,建设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通过几年努力,一个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建成。钢管结构大棚1000亩,连栋温室育苗中心4000平方米,日光温室育苗点4000平方米,形成了蔬菜基地田平路直、排灌配套、钢架大棚排列整齐、种苗繁育设施配套、生产功能组合有序的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景观,成为安康市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5年刘瑞红又先后在冯家坝、洪山流转土地新建果蔬采摘园、富硒蔬菜园,建设以蔬菜生产为核心主导产业,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
在园区的生产经营中,刘瑞红大胆创新,探索出“合作社抓两头,产中搞服务,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的“忠诚模式”。“企业抓两头”就是抓好产前的优良品种引进和培育,产后的加工贮藏和销售。“产中搞服务”就是合作社为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所需农资、肥料、农药、种苗、机耕、统防统治等。“农民为主体”就是把建成的蔬菜大棚以原价反租给农户,以农户经营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自己当家做主的作用。
现如今,无公害蔬菜、品牌农业在忠诚村搞得红红火火。截至目前,全村有200余人从事蔬菜生产经营。有8个农户承包蔬菜大棚10亩以上,最多承包了20余亩,有15户承包经营蔬菜直销店,年纯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个别农户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以上。
2、打造品牌重在标准化
蔬菜生产走上正轨,但能否取得预期效益,还需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刘瑞红发展居民蔬菜消费十分重视质量安全,蔬菜市场的淡旺季比较明显,价格波动幅度大,而安康市场还没有比较响亮的蔬菜品牌也没有蔬菜保鲜贮藏库来调节市场的平衡供应。刘瑞红当即认定“满足市场需求就是商机”。
此后,他重点抓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实行统一集中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规程,从生产源头确保质量安全。并开展了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和无公害生产档案管理和农业废弃物处置情况管理。还聘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常年驻地指导,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12个,新技术8项,普及了优良品种、温室育苗、钢架大棚栽培、滴灌供水、配方施肥、振频杀虫灯防控等一系列技术。
在忠诚现代农业园区里,刘瑞红介绍说,目前园区内已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苦瓜、冬瓜、圣母果、黄瓜、豇豆、四季豆、西葫芦、大白菜等20多个品种。“现代农民,不光要会种地,种好地,还要懂管理,会包装,充分挖掘农产品的价值。”刘瑞红说。
园区的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些原则,他重点抓了品牌建设,注册了“月河口”蔬菜产品商标,获得陕西省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抓了贮藏加工,配套建设了700吨的蔬菜保鲜贮藏库和1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开展蔬菜保鲜贮藏和加工。还抓了市场网络建设,在安康城区主要蔬菜市场和住宅区布局忠诚无公害蔬菜超市、直销店共38家,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使“月河口忠诚蔬菜”成为安康市场一大品牌,蔬菜“生产-储藏保鲜-包装加工-品牌销售”的产业链条基本完善,产品销售顺畅。
2015年园区总产值达到5180万元,实现纯收入1080万元,生产无公害蔬菜6400吨,蔬菜销售量达18600吨,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816元,较上年净增1360元。
3、“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我是省上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职业农民,我尝到了培训学习带来的甜头,就想让更多的农民都能学到知识。”刘瑞红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园区以市区农广校、蔬菜中心为依托,先后组织60名蔬菜生产经营人员参加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合作社聘请了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农民专家驻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市、区专业技术人员也进驻园区根据农时对种植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刘瑞红说:“2014年我们公司投入了150万元修建了职业农民教学培训中心,并配备了电子设备和荧光设施,因为农民大多数学历有限,要讲书本知识他们很难听懂,也难记住,只有在屏幕上播放讲解营养土的培制、发酵、使用,及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图片,很直观又很通俗易懂,把实践课堂搬到大棚搬到田边地头,这样农民学习进步很快,又能学到相应知识掌握技能。让我们村所有农户乃至全区种菜能手都可以在这里参加培训学习,教室里配备有50多套桌椅,一次可培训100余人,学校对外地前来学习的学员可提供食宿。自2014年开办以来,已培训1200多人次。”
刘瑞红说自己能得到“十佳农民”这个光荣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他会帮助更多的农民去掌握知识和技能,努力让全社会关注职业农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将来,农民会是一份体面的职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齐卉)3月28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受高温高湿影响,今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在陕南发生早、程度重、蔓延快。当天,省农业厅植保站在安康市汉滨区条锈病重发区域组织开展了全省小麦条锈病应急防...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