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昌勇 通讯员 樊光星 汪显斌
民生所向,政之所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事事关乎国计民生,是民生工程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2016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持把民生幸福作为施政追求,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补齐民生短板,用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定格市人社局2016年民生答卷,一串串民生改善提升的数据,展示了一幅幅和谐的民生幸福画卷,再次刷新安康人民的幸福指数,从中也读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怀。
就业蛋糕越做越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2016年,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化解过剩产能、刚性需求增长等新形势新情况,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配套跟进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措施,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拓展了就业增长新空间,就业蛋糕越做越大。
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1664人,新增大学生就业4432人,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4.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4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96亿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就业1095人,公益性岗位就业总人数达9209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性岗位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从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323名***信息员,实现贫困人口就业与人才支持脱贫的双促双赢。新增城镇就业2.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400人,困难人员就业33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不仅能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产生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深入推动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完善扶持创业创新的25条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6大体系”。全市共建成各类孵化基地25家,总面积36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027个,成功孵化497个,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筹措资金500万元,建设创客公寓150套,为创业者提供人性化、保姆式扶持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新增大学生创业196人,累计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1128人。制定实施《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新增返乡创业2743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新增发放贷款5.06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269人,带动就业1.3万人。
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是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为了让更多“靠力气吃饭”的劳动者实现“凭技能谋生”,各级人社部门面向劳动者开展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下农村、进企业、到园区、入“高墙”。全年完成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93万人、创业培训6222人,培育认定各领域、各行业能工巧匠821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80人,紫阳修脚师成为知名劳务品牌。组织开展“美食文化节暨美食评选”等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良军)2月27日,市长徐启方在调研检查中心城市项目建设时强调,围绕“湖城一体”,加快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亲水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素,建设生态宜居品质城市。市委常委...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