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安康新闻 > 正文

探寻最合适的家庭教育

来源:科教周刊 2017-02-23 10:24   https://www.yybnet.net/
李杰森和儿子李浚哲的夜读时光

■ 编者按:家庭教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文中彭雪雁的“放养”而不“放任”和“放纵”,缺什么补什么,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个生活能力较差的孩子也能变得独立、自强;李杰森的“引导而非强制”式的教育,让一名网瘾儿童的成长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两种教育形式各异,却离不开一个核心,就是陪伴与沟通。他们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最好的,也并非适合每个家庭,今天我们展示出来,以期能为传统家庭教育打开一个新的维度,每个家庭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儿子李浚哲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安康培新微信公众号上。那是2016年6月16日,父亲李杰森和他搭档,在该平台开创了《三国那些事儿》的连载之路。

11岁的李浚哲是培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面的他寸头,圆脸,一抬头是一窝浅笑。嘈杂的茶馆里,他手捧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狼王梦》,读到精彩处还不时地微笑点头。

“书是他从店门口书架拿的,现在走到哪都离不开它。”李杰森将茶杯里的水加满,看了看儿子,目光里满是温柔和慈爱。

他有一刻陷入恍惚,眼前这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比起五年前已经判若两人。那时候小浚哲6岁,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三国杀”,常常过了零点都不愿上床睡觉,夫妻俩为此很焦虑。怕孩子掉队,他们经常穿梭于各类培训班,但回家发现孩子最兴奋的还是说起三国里的人物和故事。

41岁的李杰森大学修的历史教育专业,打小就有一个文学梦。“我就凭借当年积累的知识,给他讲其实曹操并没那么坏,刘备也不那么仁慈,草船借箭是假的,赤壁之战半真半假……”久而久之,李杰森发现孩子对游戏人物的历史故事兴趣越来越浓。“趁他追问的时候,我就翻开《三国志》给他讲。”

于是每个夜晚就成了父子共读的时光。李杰森重温历史,儿子伴着书香入睡,一切开始变得安稳而美好。在通读了《三国志》、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等书目后,李浚哲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注意力也从游戏剥离。

“他现在一年能看30多本书,除了学校每学期推荐的书目,还时常拉着我去书店买。”李杰森发现孩子现在的阅读兴趣很广泛,“只要他爱看,只要是健康、阳光的书籍,我一般都不限制。”

从去年4月份开始,父子俩开始共同创作《三国那些事儿》。李杰森的第一篇作品《襄阳城里的小蓝颜》在博客发布后,激发了儿子的创作欲,于是就有了《智勇双全赵子龙》。几篇之后,引起了培新小学公众号的关注,并要求连载。

李杰森的语言活泼、风趣,李浚哲也延用了这一风格。父子俩坚持每周一人一篇的频率,半年下来,共写了36篇、近6万字的文章。《骄傲自满关云长》《三姓家奴吕奉先》《机智枭雄曹孟德》等一篇篇三国人物评述写下来,李浚哲的文笔越来越顺畅,思想上也越来越有主见。

“看书之后,你对游戏人物的看法有变化吗?”趁着喝茶间隙,我试探性地问。

“游戏把人物神化了,书里面更真实。比如曹操,游戏里是个绝对的反派,看了《三国志》,发现他还是一个很有智慧、有谋略的人。”李浚哲说。

无论是翻阅李浚哲的文章,还是与之交谈,他身上表现出的沉稳、机智都远远超出同龄人。“现在更加内秀、懂事,没有以前调皮了。”这些变化在李杰森看来都是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他对古文的理解也更容易了,比如读到‘周瑜与程普有隙\’,问‘隙\’是什么意思?回答很干脆:矛盾!”

问起长大后的梦想,李浚哲一脸坚定,“以前是当作家,现在希望以后能做一名历史老师,教书育人多有价值啊!”

“二者并不矛盾,可以兼顾!”李杰森鼓励道。

从沉迷游戏到树立远大理想,李浚哲的变化可谓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也正是李杰森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引导而非强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都会有他们的优势,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挖掘并发扬这些潜在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示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学习,而非采用所谓的家长权威,做强制性的填鸭式教育。”

李浚哲在班里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李杰森也不是唯成绩论的家长。“孩子要综合发展,学知识的前提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人格,我每周会带他锻炼身体。快乐也很重要,所以我将‘禁止玩游戏\’的不快乐转化为阅读的快乐,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他就会自然而然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李杰森说,2016年秋季学期,老师的评语是“写作水平好”“心地善良”。“这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足够了。”

与孩子共读共写也成了李杰森不惑之年里最大的收获。“人到中年很容易出现‘中年危机\’,信仰缺乏导致精神贫瘠。这种方式既教育了孩子,也重拾了梦想。”

除了教育的目的,李杰森还有更深的考虑。他在《写在‘三国童话\’之外的话》里写到,“小哲君过完年就十一岁了,即将进入青春的叛逆期,能一起阅读的时间不会太久。作为父亲,能以这种方式最大可能地陪伴孩子走过这段美好的童年时光,甚感欣慰。”

最近,李浚哲的兴趣还延伸到了诗歌领域,“写诗很容易陷入特殊的意境,我很享受那种感觉。”他说。父子俩合作的《三国那些事儿》一共19期,已全部完稿。现在李杰森又购买了《新唐书》,准备和孩子一起阅读,再来写写唐朝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

李杰森:与孩子并肩行走的时光

记者 肖兵

2016年暑假,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汉滨初中学生祝方馨雅放下暑假作业,“逃离”了补习班,独自一人前往新西兰,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游学生活。对于生活在安康的孩子来说,出国本就是一件新鲜事,更不用说刚上完初一的孩子独自游学了。

这究竟是一趟怎样的经历?又是什么让她父母放心把一个从未离开家的孩子送往完全陌生的南半球国度?春节前,记者在与这对普通母女的交流中,挖掘到了一些背后的故事。

聊天自然从祝方馨雅的新西兰之行开始。不同于参加夏令营,祝方馨雅在新西兰的一个多月要自己处理所有的事情,除了坐公交上学、整理房间、清洗衣物、安排课余生活、整理行李这样的日常事务,还要临信用卡失效、公交车坐过站、找不到家等突发状况。

“听说是你主动要求去国外游学的,为什么产生这个想法?”

“因为我一直对外界很好奇,以前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大都是说国外的优点,对比国内社会的不足,我其实很想知道,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此。”

作为母亲的彭雪雁则更加实际,女儿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都比较差,“她很努力,但我感觉也很无助,这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我偶然认识了几个出国留学的学生,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让她出去试一试,调整一下状态。”

“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害怕吗?”记者问这个身材小巧的姑娘。

“不怕,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总体来说遇到事情我都可以自己处理,不会的就学,也接受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我每天还会发一个小视频给妈妈,告诉她我一天的经历。”

“要说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以我对她的了解,我相信她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彭雪雁说。

相比同龄人,祝方馨雅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都表现得更加独立,在这个普通中学生的身上,这是她最大的闪光点。整个采访过程中,身为母亲的彭雪雁也没有成为孩子的代言人。孩子自主行动,母亲采取“放养”,似乎是这对母女之间的默契。

“我觉得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彼此付出最大努力去配合对方。实际上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不了什么,对孩子只能帮助,看看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一味干涉他的人生,至于孩子要做什么,这个决定一定是她自己做的,也是她要负责的。”这是彭雪雁的“放养”理论。

这位普通的母亲,也是一位有着自己事业的女性,比起普通上班族,她更加忙碌。“我们家的困难就在于,大人工作太忙了,有时候忙到半夜才回家,跟别的家庭比起来,给孩子的陪伴就会少一些。”在这样的困境下,“放养”孩子也许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忙碌通常是父母缺席孩子成长最有力的“借口”, 忙碌的彭雪雁却没有把“放养”变成“放任”、“放纵”。“把一个孩子养大,就像你第一次买房装修,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是边学边摸索,但是房子可以重新装修,孩子不行。我和她爸爸算是比较爱学习的人,什么东西不会就及时查资料或者找一个通道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纠正的过程中,适用于小馨雅的教育理念也就形成了:“我认为陪伴不一定是我每天跟她在一起,照顾吃喝拉撒睡,很多时候思想上沟通远比生活上照顾更重要,思想上沟通好了,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作为母亲,我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没有缺席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彭雪雁说。

如果说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为祝方馨雅接触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那么她具备的软实力——独立、独处的能力,与父母付出“最大努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祝方馨雅的爸爸爱看书,以前一有时间就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一起去书店。“一开始,她不太看,这儿翻翻,那儿翻翻,但她爸爸一直在那儿看,再加上那一段时间书店的氛围很好,很多孩子都坐在地上看书,她也就慢慢开始读书了,这件事坚持了半年,后来她就自己去,我们把孩子放在书店,也觉得相对安全。”彭雪雁说。

无独有偶,祝方馨雅也觉得自己在书店度过的童年时光尤为难忘。“那时候我经常去汉唐书城看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所以现在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就读书这一件事,足以看出这对父母为了教育孩子付出的努力。

祝方馨雅也很会教育自己的父母,她把《窗边的小豆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些书推荐给妈妈。“无论再忙,我一个周至少跟女儿交流一次,哪怕躺在床上十几分钟,或者带她出来玩一下,我们会聊各自对学习的想法,对事物的看法,包括我对于她、对我自己人生的想法,我跟她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话,没有应付,所以说我们在心灵上是离得很近的。”彭雪雁说,“我们虽然是母女,但我们互为老师,也互为朋友,我们之间的沟通很有深度,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彭雪雁:一个母亲的“放养”之道

记者 张婧

新闻推荐

11选5 派奖“1000万”,有“胆”你就来!

体彩高频11选5一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简单、易中、号码少、返奖高等特点赢得很多彩民的青睐。自上市以来,已经成为安康市许多彩民最欢迎的游戏之一。近日,安康市将开展高频11选5派奖“1000万”...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金州路恢复单行2017-02-07 00:00
猜你喜欢:
安康物舞狮人2017-02-21 10:23
评论:(探寻最合适的家庭教育)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