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信朋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引起媒体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讨论,作为农业人口一度超过欧洲人口总和的大国,“三农”问题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国家稳定的根本问题。中国“三农”牵涉幅员之辽阔;牵涉人口数量之多;牵涉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差异之复杂,皆是古今中外未有之国情,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突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心和重视,也侧面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任重道远。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山高坡陡,形容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再恰当不过,仅有的平川地带也只能用来扩张我们的城市,支撑我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我们面临的难度会更大。然而,解决掉“三农”问题也意味着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入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新时期。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的战略指导思想。
提高农业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农业难,在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长,单体产出值的固定性和不稳定性;在于世界各国对于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补贴和保护,导致农业只能是满足内需市场的自我循环产业;在于农业和阳光空气一样绝对不可或缺,但往往被市场经济所忽视而投入不足。
我出生于农村,接触到许多农业从业者,老家有个邻居,撂荒耕地外出务工,他讲不出理论,说自己就认一个理:“玉米不到5元一斤我是不会回来种的,算一下划不来啊!”曾经和几位企业家讨论未来发展说到农业,有位中年企业家激动地说:“你搞什么农业啊?拿50万元去还不够砌一道石坎子呢!”
促进“三农”繁荣发展,首要的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等要素的投入和完善;引导人才和资金对“三农”的倾注,让农业生产从靠力气、靠天转变为靠知识、靠科技;以不计一时之得失、福荫子孙千百年、“扶上马再送一程”的认识高度和胸怀来促进“三农”发展。梳理一下安康“三农”的“农情”和特色,不难看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们不能达到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生产;那么,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精的特色农业可能是不二选择,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弘扬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扶持乡村工匠;五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展示教育示范基地等。借助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让现代化农业走进课堂,作为情景和素质教育素材,让农业成为未来孩子们兴趣选择的方向、让农村成为向往并想去体验的天然游乐场、让农民成为充满智慧而有趣的职业而不是无奈的身份现象。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以政策保底和政府监管为支撑,以集体所有制的普惠性做护航、借以现代化企业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破解个体农民被绑定在“一亩三分地”上的障碍,减少个体农民之间无限重复性的无效生产,细化分工,加强合作,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使农业也逐步进入现代化。
同时也要促进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变并高度融合,处理好人、土地、农业作物、自然环境的相生相克之关系,鼓励和支持知识性从业者回家乡探索、发展,带动、改变;让农业生产对于自然不再是破坏而是涵养和点缀,以全国各地风靡的油菜花节等为例,农业生产变成绘制在大地上赏心悦目的一幅画卷。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对于我们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无疑是新的发展方向和强心针,我们的“循环发展”之路必将借此机遇走得更坚定、更长、更远!
新华社发
新闻推荐
策解读政145.纳税人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按何税目缴纳增值税?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属于贷款服务,应按照...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